□无锡 陆锋
雨后,窗台上有一只蜗牛在慢慢爬。我颇有闲暇,便泡了一壶茶饶有兴致看着它一点一寸地前进。
这应该是一只成年蜗牛,壳泛黄,蒙了一层淡淡的黑色,感觉十分坚硬。它爬得十分缓慢,我慢悠悠喝完一壶茶,它也不过前进了寸许。我就这样喝着茶,眼神跟踪着它——傍晚时,它竟已经爬到了窗玻璃的最上端。
那只虽然慢,但不断在向上爬的蜗牛让我想起了一个学生,我一直亲切地叫他“小蜗牛”。
他与蜗牛的共同点是慢,写字慢、读课文慢、思维反应慢,连走路都慢。一年级时,我对他束手无策,心里巴不得他顽皮一次,我也好趁机训斥他几句。只是他性子极静,每日都是乖乖巧巧的模样,从不调皮捣蛋。
他妈妈非常焦虑,时常与我说:“老师,他这总是跟不上也不行啊。他不好好学你就罚他,你对他凶一些。”
我叹了口气,说:“你的心情我很理解,说实话,我的内心也非常着急。只是,我想我们都需要明白,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有的孩子是一棵树。花,到了时节就开了。树,是需要一段时间生长的。”这听起来有点像自我安慰,却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想:他需要时间,需要我们给他时间去适应、去成长。
每一堂课,他认认真真地听。
每一个字,他认认真真地写。
每一天,他都在认认真真地学习。
后来,我买了一本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送给了她妈妈。我在扉页写:育儿,是一门慢艺术。养育孩子就好像种地一样,种地不能拔苗助长,每个有自己的成长周期,我们不应该催促、逼迫。催促和逼迫,很大可能会毁掉一个孩子的成长根基。
不知是我的劝诫起了作用,还是慈母心态占了上风,他妈妈总算是敛住了内心的焦虑情绪,耐心地等待小蜗牛的“花期”。
如今,一晃几年过去了。小蜗牛成绩优异,性子依然安静、乖巧。若有人提起他一年级时不及格的糗事,他也是不急不躁地说一句:“就慢慢学嘛,总能学会的。”
是呀,就慢慢学嘛,总能学会的。
儿童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有一个理论:人对于时间知觉只有在大脑的推理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他曾说过8岁以前的孩子几乎没法对时间做很好的估算,因此他极力反对过早逼孩子去认识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停下来等一等。
我在书房耗了一下午的时光,跟踪了一只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