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梅雨时节,但已经进入后疫情时期,百业都在稳步复苏,出版业也不例外。凤凰出版社的《凤凰枝文从》洋洋洒洒十五册扑面而来,森然而立,很是壮观。此套文丛,孟彦弘、朱玉琪领衔主编,既有薛天纬、荣新江、刘跃进、程章灿、孟宪实等名教授,又有刘屹、史睿、刘宁、俞国林等七零后或近七零后学界新锐,且以苗怀明教授《远去的书香》为例,挂一漏万,管窥蠡测,为此套文丛鼓与呼。
苗怀明教授的《远去的书香》共分四辑,自然都是立足自身学术领域,围绕着图书来做文章。他在该书的第三与第四辑中,至少提到了《晚清学部研究》《大学教育》《“苏州奇人”黄摩西评传》《胡适日记全编》《文人陈独秀》《五四三人行:一个时代的路标》《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书舶庸谭》《从诗到曲》《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言言斋书话》等图书。这些书,或这些书涉及到的人物,有的熟为人知而又语焉难详,有的则除了专业研究人士外则很难让普通读者有阅读的欲望,但苗怀明教授在这样的看似繁杂的书单中,井然有序甚至是不无激越地提出诸多重大问题,引人省思,令人回味。他从蔡元培的《大学教育》引发对大学精魂的思考,学问,学生,自由,看似简明扼要的关乎大学治理的关键词背后都有大文章可做,作者在《我们需要与学校名声匹配的校史》一文中,实际上也是呼唤大学精神的回归,痛斥目下校史编撰的千篇一律面目可憎敷衍潦草。苗怀明教授关注戏曲发展的现状,更对多年来改造振兴戏曲的种种做法有话要说,他对长官意志对戏曲的阉割整容不伦不类痛心疾首,他对多年来仍旧相沿成习的针对戏曲的习惯性做法深恶痛绝不以为然,他对戏曲研究现状的忧心如焚至为关切,都能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一位书斋学者两耳也闻窗外事的怦怦心跳与赤子情热。
苗怀明教授在此书的第三、四两辑中,对陈独秀、胡适、仓石武四郎、黄摩西、董康、王古鲁、郑骞、刘清韵、陆士谔、林传甲等人的介绍,大都提要钩玄,简明扼要,不炒冷饭,不掉书袋,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作者提到了胡适在“日记”中对当时不少学界中人的品评,提到了他的藏书的结局,提到了他对周汝昌等人的慷慨提携;作者提到了仓石武四郎这样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此沉迷且学有所成的学者,说到了王古鲁在日本访书的孜孜以求千辛万苦,说到了郑骞在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因海峡阻隔后的坚持不懈终成一代名家,说到了陆士谔、刘清韵的几被淹没,默默无闻,说到了沈家本的大器晚成,说到了郑振铎与周越然的藏书趣味,而最为令人心折的则是对董康、王古鲁、郑骞的阐幽发微,让读者知道,在这个世界之上,曾经有过如此的学人,岁月无情,不该湮灭无闻。
苗怀明教授的《远去的书香》中的第四与第一辑中的文字,更为性情而洒脱,也更为挥洒自如,他重读张宗子的《陶庵梦忆》、沈复的《浮生六记》、余怀的《板桥杂记》,这些经典文本在苗怀明笔下,不是闲适文人的把玩观赏,而是透过字里行间之后的苍凉凄楚、故国情怀。《书香小品》《明清文学的青春解读》《寻梦金陵话红楼》的“前言”,前一篇是他选注读书小品文的成熟看法,后两篇则是他教书育人栽桃植李的拳拳苦心惨淡经营。看得出来,苗怀明教授也是喜欢逛书摊淘旧书的,他的《南京街头的旧书店》《曾经是毛贼》《想起老姚》《一只会织网的猫》《结缘网络淘旧书》《琉璃厂的黄昏》,简直就是一位读书人淘旧书的心灵简史、人文地图,他所提到的南京斋、尚文书店等,今都成为历史了。
杜甫当时遭逢的处境,真是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但他毫无悲观颓唐之意,他所精心写就的《秋兴》八首,也成为千古名篇,抄录杜工部《秋兴》的压轴之作,祝贺《凤凰枝文从》与苗怀明教授: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