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科研人员集体离职背后,是怎样的无奈

  有了高层调查组介入调查,事件内幕一定会被揭开,某些缠绕在机构和人才之间的藤蔓一定会被清除。籍此化解矛盾,理顺种种关系,通过相关改革实现共赢和情感共鸣,则成为一个确定方向

  据中科院官网21日消息,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听取中科院有关情况汇报,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其下属研究所职工离职事件展开深入调研。另据报道,中科院党组7月17日研究决定成立专项工作组,工作组于7月19日已抵达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展调查工作。这意味着此事件进入新的阶段。

  该院核安全所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离职一事,近期引发网民关注。科研人才是国家之宝,是民众之宝。人们关心事件真相,关心这些转身离去者的内心波澜,也是在关心自己。

  此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人事处一名负责离职管理的工作人员向媒体称:这90多名科研人员是被挖走的,是自愿离职的,离职属于正常人员流动。这一表态不无官腔,令人嗅到管理机制上的某些陈旧气息。

  常识告诉我们,90多人集体离职,其中很多人连事业编制和福利房都放弃了,决然离去,如果这也是“正常人员流动”,那天底下就没有正常人员流动了。要知道,核安全所最高峰时有500人,但这几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只余200人左右,此次集体离职事件发生后,就剩下100多人了。抱着满腔热望而来,结果却愤懑而去,这中间有太多疑云。

  根据科研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不久前,院方在没有征求科研人员意见的情况下为核所更换保安,引发冲突。这被视为集体离职事件的导火索。还有报道提及该院有些研究所被撤等问题。关于这些情况,还需要权威调查认定。但毫无疑问,“集体离职”的另一面,是科研人员对科研机构有浓烈的归属感,对未来有美好的预期。而这取决于研究机构从方方面面尊重人才,增加他们的获得感,重视他们的想法——他们接受“挖角”,正是希望证明自己、获得尊重的表现。

  有了高层调查组介入调查,事件内幕一定会被揭开,某些缠绕在机构和人才之间的藤蔓一定会被清除。籍此化解矛盾,理顺种种关系,通过相关改革实现共赢和情感共鸣,则成为一个确定方向。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让才华横溢、成绩突出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已成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激励导向。

  “抢人大战”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上演,留人还来不及呢,没听说过“敞开放人”的道理。尊重人才不能只是一个口号,尊重人才要实实在在地拿出激励政策、留人招数。愿某些科研机构“顿悟”。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