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扫天婆婆

  □安徽淮南 武梅

  雨,已经连续下了一个多星期。天气又闷又热,雨水也似乎变成了胶水,下到哪里,都黏黏腻腻的。

  我望着窗外密密织着的雨帘,禁不住叹息:“唉!这天,难不成是下漏了,庄稼可要遭殃了。”一个同事听了我的叹息,竟然接了一句:“做个扫天婆婆扫扫,或许明天就晴了。”一句话,把我拉回到童年。

  小时候,每逢阴雨连绵,多日不放晴时,母亲就会做扫天婆婆挂在屋檐下,口里不住地念着:“扫天婆婆扫扫天,乌云扫到天外边;扫天婆婆扫扫地,泥水扫到天边去”。稍大一些,我就会学着母亲的样子,亲手制做了。

  取一截梃梃(高粱杆顶端结穗那一节),剪出一拃左右的一截,做扫天婆婆的身体;再从梃梃上批下两根篾子——高梁杆的外皮,插在身体上部左右两边,做扫天婆婆的胳膊和手;然后再剪下一寸左右的梃梃,将两只手连在一起,形成人打拱作揖的样子;接下来,从扫帚上掐一根小竹杪,插在手前端的那段梃梃上。如果是下雪天,还会掐一截篾子插上,代表铁铲,意为扫天婆婆既要扫乌云,又要铲积雪。骨架做好后,再找一张纸,给扫天婆婆剪件衣服穿上,就做好了。把它挂在屋檐下,那随风前后左右摆动的样子,真像是在忙不迭地扫雨铲雪呢。不知道是扫天婆婆起了作用,还是天上的雨雪下完了,往往挂了扫天婆婆不久,天就真的放晴了。

  小时候,我和许多孩子一样,对扫天婆婆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上网查了资料。做扫天婆婆的习俗,我国北方冀、鲁、豫、皖、晋等地都有,且历史悠久。只不过叫法略有不同,有的叫扫晴娘娘、扫晴妇等。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曾写过一首《扫晴娘》诗:“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前推后却不辞劳,欲动不动谁掣肘。”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也有记载:“六月乃大雨时行之际,凡连阴不止者,则闺中儿女剪纸为人,悬于门左,谓之扫晴娘。”

  根据《说文解字》和《淮南子》中的文字记载分析,扫天婆婆即为上古传说中的女娲。古人认为,久雨不晴,则祭祀女娲以止雨祈晴,由此民间产生了做扫天婆婆的习俗。

  高科技时代,没有人会把止雨祈晴的希望寄托在扫天婆婆身上,但童年记忆里扫天婆婆那个忙忙碌碌的样子,想起来就觉得很温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