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6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首设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正当时

  设立专门奖项,激励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者,充分显示了江苏对于基础研究的重视、对基础研究人员的尊重

  6月10日下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奖励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和科技工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院士、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荣获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详见今日快报A3版)。这一奖项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首次增设,显示了评价机制上出现的新变化,特别引人关注。

  奖励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为宣益民院士和祝世宁院士颁奖,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座。随后,娄勤俭、吴政隆等省领导同宣益民院士、祝世宁院士一道,为获得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颁发奖励证书。定格的镜头,内涵丰富。

  在科技领域,基础研究向有“心脏”“基石”之称。业界共识在于:要跻身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因为这是提高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今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这一回信指出了努力方向。

  两年多前,《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提出的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等任务直指要点。

  在基础研究备受重视、备受期望的氛围中,设立专门奖项,激励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者,并让他们坐到“C”位上,充分显示了江苏对于基础研究的重视、对基础研究人员的尊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科学技术领域,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位获得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的院士,代表的是一支坚强有力的基础研究队伍。而对做出卓越贡献者的褒奖,更是折射出完善基础研究布局、进一步改善科研环境、加大基础科研投入等方面的不懈努力。

  既要重视技术也要重视科学,不能“偏科”,这一思路越发明确。以改善评价机制的方式,进一步发挥基础研究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江苏首次增设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正当时。

  当前,缩短与科技强国之间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某些差距,历史性地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有责任成为推动这一目标实现的动力源、担当者。从这个意义上说,重点褒奖基础研究有重大贡献人员,迈出了坚实一步。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