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4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武汉豆皮

  □湖北武汉 苗连贵

  武汉启“城”,连武汉的小吃也上了热搜,念叨最多的是热干面。

  面,其实各地都有,吃法不同而已。豆皮,才是最具武汉特色的小吃,身份比热干面高,为小吃中的上品。豆皮之得名,在于有一层薄薄的面皮,实际是米和绿豆磨浆,锅里摊成的薄片,起包裹衬托馅料的作用。

  我们巷子里的王师傅得豆皮真传,他做的豆皮,浆清、皮薄、火功到家、馅料实在,生意好得挤破门。我曾从头至尾观摩他制作的过程:先把大铁锅烧热,用竹刷子蘸油刷一遍,再把浆摊在锅里,一手拿铁皮铲把浆抹匀,一手不停地转锅,使受火均匀;烤至半熟,磕入两枚鸡蛋,捣散,刷匀,然后用锅铲在面皮下兜底铲一遍,揭起,烤另一面。这时,就可以加料了:先铺一层糯米,半寸厚,蒸熟了的;糯米之上铺馅料——正宗的馅料是香菇、冬笋、木耳、黄花、瘦肉,剁成丁,也是先烹熟的——然后用锅铲反复揿压,使之嵌在糯米里;最后撒以葱花。诸事停当,他用锅铲把锅沿敲得叮当响,这就是说要翻面了。只见他两手垫抹布,抓住锅沿,屏息,鼓腮,神色有些凝重,只见他连锅端起,发声喊:“翻锅咧!”一张巨大的饼,被抛高三尺有余,空中翻个身,“啪”,稳稳地落在锅里。王师傅这一手带点表演性质,不单等着吃豆皮的食客喝彩,连路人也不由驻足观看。豆皮做成了,香气扑鼻,糯米和馅料在下,皮在上,酥黄亮眼,引人馋欲。王师傅用小瓷盘并铁皮铲纵横交错划开,切成小方块,再一一装盘,端给食客。豆皮松嫩爽口,软糯鲜香。

  豆皮的正宗正源在老通城。老通城自1929年创办起,便专营豆皮,社会各阶层人士,无论贫富尊卑,莫不慕名而来。老通城也驻客,留居过一些名人。1938年冼星海来武汉,住老通城二楼,近水楼台,他每天的早点,一碗豆浆,一盘豆皮不可少。面对滔滔长江,思接千里黄河,他那首极大鼓舞民众抗敌斗志的《在太行山上》就是在这里创作的。

  现在全国多地也有了豆皮,招牌前冠以“鄂式”或“汉味”两字,颇有点以“出自门下”为荣的味道,豆皮也越做越好。相反,如今本地有些街头小店偷工减料,磨浆少兑或不兑绿豆,馅料不用瘦肉、笋丁,而以豆腐干子、萝卜丁充数,坏了豆皮名头。

  吃豆皮,须是正宗正源的方不负口腹。老通城曾是一座颇具规模的酒楼,后因故解体。如今它的后辈们在汉口吉庆街(武汉名小吃荟萃之地)恢复了老店,我去吃过,味道与前参差相似,还能唤起早先的味觉。

  盼着疫情尽除,再吃老通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