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名医名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4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预防胃癌,五个早期信号要警惕
  邹晓平教授为患者进行内镜下早癌治疗 钱秀华 摄

  过去认为大部分胃癌患者早期无典型症状,但经过仔细追问病史,发现部分患者都有一定的症状,只是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而被忽视,按胃炎或溃疡病盲目服药治疗,造成误诊误治。“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来临之际,南京鼓楼医院消化道疾病资深专家邹晓平教授提醒:胃癌防治从早做起,发现危险因素,早诊断、早治疗。

  

  通讯员 郭慧敏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峻

  胃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胃癌早期很少有体征改变,因此不要因为没有体征就不予重视。这些表现往往是胃癌早期的信号,应予重视。

  (一)上腹部饱胀不适:有一种说不清的上腹部闷胀感,但不像晚期胃癌所具有的难以缓解的腹胀,活动量大时不显,平静时可感知,饮食调节效果欠佳。

  (二)上腹部疼痛:开始为间歇性隐痛,继而逐渐加重且持久。疼痛虽可以忍受,但不易缓解或短时间缓解后又出现。

  (三)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消化不良:通常找不出诱因。食欲方面表现为食欲差,继而对自己原属喜爱的食物也没有兴趣,更换菜谱后效果仍欠佳,或虽略有改善又出现食欲不振;有的伴有反酸、嗳气或消化不良。

  (四)大便隐血阳性或黑便:常易误认为溃疡出血,而且出血量小时不易引起注意。

  (五)原有慢性胃病的疼痛规律发生改变:如以前空腹痛或进食后痛的规律性明显,近期规律性消失,或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现在效果欠佳。此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胃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导致胃癌发生的病因尚不确定,目前较为肯定的致病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病危险性2.8~6倍,但仅有其感染还不足以引起胃癌,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从胃癌高发地区向胃癌低发地区移民,第一代仍保持较高的胃癌发生率,但第二代有显著下降,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居民类似。由此可见环境因素与胃癌发病相关。

  吸烟、饮酒过度,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等食物,盐摄入过多,均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其机制可能与食物中含有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苯胼芘等致癌物引起胃黏膜慢性损伤,且缺乏保护性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发现,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从而表明机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对癌肿的免疫监督作用降低,是发生癌肿的因素之一。精神过度刺激和好生闷气者较易发生胃癌,可能与其降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

  胃癌的预防和早诊早治

  胃癌能预防吗?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答案是可以的,下面从胃癌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个方面谈一谈。

  胃癌的一级预防包括两点:

  一是生活规律,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定时进餐,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不食高温煎炸、烧烤、烟熏、盐腌等垃圾食品;戒烟限酒,要走出“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的误区,尤其要避免饮烈酒。

  二是认真对待幽门螺杆菌感染:我国目前的HP感染率为40%~60%,多数地区人群感染率在50%以上,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或并发症,但是所有的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即HP胃炎;来自我国人群的队列研究一致认为HP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可降低胃癌发生率,因此除非有抗衡因素,对所有的感染者均应予以根治。

  胃癌的二级预防,即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