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4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清明茶

  □广东 李育蒙

  “已近寒食雨翠峰, 婀娜背篓采茶青。”每近清明,多年前的场景历历在目。

  清明前夕,是采摘新茶的好时候。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每次到这清明谷雨时节,父母都会带着我和姐姐上山摘“头茶”。“头茶”其实就是明前茶,经过一冬的沉淀,茶树吐绿,冒出小尖芽,数量不多,但很金贵。要赶在清明前采摘,这也是一年中茶叶最嫩、价钱最好的时候。远远地望去,成片的茶山上,点缀着很多摘茶的人,满眼春光,尽收眼底。

  虽说春光无限,但其实还是要讲讲时令。小尖芽在接受大自然的阳光和雨露的时候,人们是不能闲着的,要不然啊,晃荡几天,茶叶就老了。母亲总是说,要想喝到最好的茶叶,一定要勤快点采茶,不能误了时节。

  春节假期,选择在单位值班。假期结束又赶上了疫情,很多同事无法返岗,我也就一直在值班。如今全面复工,同事们返岗,倒给了我一些休息的时间。

  回家呆着也没事,就撮合母亲带我上山采茶。想来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多年没有上茶山了,茶山也早就转给了一个堂哥打理。

  或许是我的主动让母亲颇有些意外,她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从杂物间里找出了竹篓和草帽,戴上一壶旧茶,我们就出发了。茶山上已经有些人了,不过那些背影已不再婀娜。家里的茶地打理得还不错,茶树经过修枝并不是很高,嫩芽细叶透露出饱满的翠色。还是老样子,腰上绑着竹篓,一只手拉着茶树,一只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新芽,放入竹篓里。偶尔茶叶里滴出几滴露水,或者藏上一条黑黑的毛毛虫,那都是当年的童趣。

  因为家里的茶地是在山顶,每每采摘累了,都喜欢在地头坐一坐,看看这翠绿的茶山,看看这久违的故乡。“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我还没念完,母亲突然打断我,“休息好了就赶紧摘,回去还要揉茶,在你妈面前跩什么文。”这好好的意境就这样被母亲打断了,还没法“生气”。

  转过头望了望母亲,摘茶的身影大不如从前了。我走过去看了看她的竹篓,里面的茶叶比我摘的还少,而在我的记忆里,她的摘茶速度都被邻居们称为“摘茶机”。她也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去摘茶叶,不过我发现很多时候刚摘下的茶叶从她手心里滑落了,尽管她那么小心翼翼。

  明前茶的金贵,就是在于它并不多。几个小时下来,和母亲也就摘了一两斤。牵着母亲下山,到家已近黄昏。我忙着下厨做饭,母亲忙着大锅炒茶。将茶叶平贴在大锅里,蒸去水分,炒掉臭青味,而后拿出簸箕开始揉茶。

  看到母亲有些吃力,这个活我接了过来。其实村里是有揉茶机的,只不过几十年没人用了,成了锈迹斑斑的老古董。这个揉茶不是个轻松活,前前后后差不多揉了近两小时,直起腰,已近深夜,母亲已经睡下。我把簸箕盖好,茶叶还需晾晒,但我还是拿出了几颗,用温水泡下。

  嫩绿的茶叶在杯子里舒展开来,上下漂浮。打开杯盖,淡淡的茶香飘出。趁着母亲睡下,端着茶杯,突然想起一句诗,小声地念了出来:“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这多像母亲的生活状态啊,一辈子勤劳,一辈子与世无争,一辈子容易满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