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3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母亲河的源头在哭泣
  《黄河源笔记》
  王小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

  作为东南沿海浙江人,在文化记忆赋予的色调里,在我的想象里,黄河源头是一大片绿草萋萋的湿地,景致怡人,万物生机。我以为,《黄河源笔记》就是介绍地理风光的游记,这部作品却以它“非虚构写作”的力量,打破了我的成见,带给我极大的震撼。

  甘肃藏族作家王小忠从黄河首曲的玛曲出发,沿黄河源走过一圈,目睹各种破坏与各种挽救,他发问:“真相与想象距离多远?”他写下这些文章,以衡量真相与想象的距离。

  第一篇,《早春的阿万仓》。水在这个孕育水资源的地方,已经变得稀缺。玛曲的牧民守着湿地却没有水喝,只能依靠挖井取水。王小忠拜访朋友当智一家,当智家的打井人老赵和他的团队是王小忠介绍过来的。在早春这个季节,他们努力想要在草原湿地上打出一口井,结果,一次次地失败。

  大自然不再慷慨,大自然拒绝人类的索取,为什么呢?

  《遥远的香巴拉》说道,从前玛曲县的各个乡镇及牧场几乎是大家发财致富的源头。二十几年前,王小忠看见过乡亲们挖铲草皮、制作绿砖的干劲,盈利很丰厚。二十几年后,王小忠在朋友嘉措的一通电话后,前去为他帮忙,一起考察打造香巴拉旅游胜地的可能性。嘉措的未来设想瑰丽宏大,抓住了现代人向往原生态的心理,当地的村民一方面集资修建游客招待中心,一方面也坚持维护朴素的环境公约,可是,脆弱的生态真的能抵御消费主义的狂潮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村人仍然留居贫困的前现代社会?

  《黄河拐弯处》里讲到的小卖铺格外让人感动。这么一家设立在人迹罕至处的小店,只有十几瓶饮用水、几箱方便面,它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叙述者索南说,这家不起眼的小店,曾经救过深入草原的背包客,那些长途跋涉饥渴难耐的人,看见小卖铺,就看到了希望。这家小卖铺就这样存在着,孤独在天地之间,飘动的经幡引领人们走出困境。

  草原风光依然有它的自然之美,人们热爱这份美,也希望这份美永恒。与此同时,草原环境危机的现状也格外让人揪心。“是什么原因呢?”在同题文章《黄河源笔记》里,面馆老板张口就说:“主要是放牧过度。”以前100头羊活动的地方,现在突然增长到500头,夏季牧场的草就不够吃了,就不得不提前开放冬牧场。两个牧场来来回回,都没有恢复的机会,连保蓄牧场都不放过,整个牧场就完全被破坏了。你看,连一个面馆老板都懂的道理,谁不知道呢?但是,正如老板紧接着感叹的,谁愿意放弃富裕的机会?

  这样的矛盾构成了《黄河源笔记》八篇文章的共同主题。王小忠是一位作家,他并不承担生态学家或社会学家的使命,他也无法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他只是在行走,在书写,在向世人呈现他所见的真相。他希望在叙写黄河源头草原生态及民生状态的真实的同时,能够找到自我,保持一个作家的尊严。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源头所遇到的生存与发展的境遇,也是我们这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在真相之后,我们还需要什么? 赵青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