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可以触及的时间
  《摩灭之赋》
  [日] 四方田犬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年1月

  《摩灭之赋》是日本美学大师四方田犬彦的一部随笔集。这部作品有两个特异之处:其一,它跨越了文学、考古、宗教、艺术等多个领域,珍珠光华,沉谧幽思,俯仰开阖皆灵性;其二,作者引述了许多名家之言化为己用,包括博尔赫斯、宫泽贤治、谷崎润一郎、普鲁斯特、三岛由纪夫等人,在与前贤的交谈之中,在当下与往昔之间,悄然渡越时间的大河。

  日本成语有言“一期一会”,怀着“难得一面,世当珍惜”的心情,认真对待眼前的人和事物。这样的心境,传达对无常的感悟。日本是孤离在汪洋里的岛国,飓风、地震、海啸,生命之轴常常经受突然的切割,人如草芥,渺小又坚韧,因而形成了民族独特的时间观念。

  物哀。凋零与缺憾。《徒然草》《枕草子》《源氏物语》,页页翻卷。吉田兼好说:“世间万物,唯始与终奥妙难言。”谷崎润一郎说:“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神龛镶嵌在墙壁里,光线昏暗朦胧,氛围孤清神秘,仿佛有灵魂栖居其中。中国圣人老子说,“齿亡舌存”,在看牙的过程中,四方田犬彦感受它的奥妙,感受人对时间的抵抗。

  从吴哥窟到威尼斯,从曼谷到济州岛,从东洋到南洋到西洋,诸方神灵隐现在书中,慈悲端详世人。这些神像的实体摩灭得很严重,譬如博洛尼亚圣斯特凡诺大教堂的铜浮雕、曼谷卧佛寺的佛陀、长野善光寺的宾头卢尊者,祂们的头部与身体的多处细节已经消失在信众经年累月的摩挲里,时间磨灭万物,神明仿佛也无力庇佑自身,又何以遮阴世人呢?而正是这种消失与留痕,引发了四方田犬彦的觉悟,要为摩灭作赋。

  摩灭,并不只是对时间的惋叹,四方田犬彦更关注人对时间的印刻。所以,他详解宫泽贤治的《贝之火》。在他看来,这篇童话保存着宫泽本人幼年时代的战争传闻和所见图像留下的记忆。战场上因炸弹碎片而失明的士兵,欧珀石这种矿物质在抚摸时易粉碎的特质,恰巧构成了对生命易逝的喟叹。失明是本书的一个重要意象,也是选择文本对象的重要缘由。

  博尔赫斯形容失明,“它像夏日的黄昏徐徐降临”。失明是博尔赫斯家族的附骨之症,从出生之时,博尔赫斯就在迎接命运的落定。“时间”因此也成为博尔赫斯的思考对象。博尔赫斯说过,时间是一个根本之谜,时间问题把自我问题包含在其中。自我即过去、现在,还有对于即将来临的时间、对于未来的预期。

  失明是身体的残损,疾病也是。普鲁斯特的追忆里净是一些被叙事加以利用的难以置信的遇合,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抹灭了现时情境与旧时情境的距离,奇迹般地融合。过去可以是常新的,它不断地变化,就像生活不断地常新。

  开启的入口是被重新找到的时间那闪光的瞬间。玛德琳小蛋糕传递岁月未变的味道,普鲁斯特摆脱了肉身的沉重桎梏,成为自身中的永恒之人。身体也被看作时间的媒介,眼睛因为失明丧失了原本的功能,但是,手代替成为了部分的眼睛。手在寻找,在摸索,也在观察,在思考。在失明之人对外界的接触与意识通感里,手成为了比它原本功能更重要的存在。于是,手拥有了更多自由,更多可能性,它成为向不可知处延展的某种主体。如果归返人类的共同历史,正是手在大脑与眼睛的协作之下,搭建了人类身处其中的世界。时间因此对人有了意义。

  在时间文化的构成里,主观与客观,是需要处理却难以处理的基本关系。在抽象与形象、在实与虚之间,四方田犬彦尽力达成了“隐喻即真实”。堕入时间意味着异化,却又包含着疗救的愿景。时间之殇,是人性最靠近神性的昄依。四季更替,日夜轮换,出生、成长、老去,死亡,我们无法挽留流逝的时间。然而,经由我们的手、眼、口,经由我们的身体、思想、意识,所铸造的文化记忆,是我们可以携带的时间贮存器。这些时间、这些世界,被一次次塑造,一次次讲述,一次次感知,也因此,一次次重生。林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