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蛙楼话书》是许宗斌先生在多种文本中的文章精选,此项工作大致启动于十年之前,有近二十万字的篇幅,分为三辑,名之为“书事”“序跋”“品书”,真是篇篇可读,见识之高。
“书事”一辑中的十二篇文章,讲述书的故事,回望搜书、访书经历,如《少年子弟书中老》《旅途有味是搜书》《因为回忆而美丽》《永远的礼物》,都不是泛泛而谈的与书有关的故事,扎实、具体、真切、感人,这样有温度的文字,这样袒露书生心路的文字,凸显出一位毫无功利算计之心的读书人的凛凛风骨。他在《书之累》中提到了一名叫张捷者与李辉凡合著的书,许先生认为这样的书充满毒素,如同垃圾,要毫不留情地把它驱逐出境。许先生也多次提到刘心武误把黄庭坚的名句据为己有的大笑话,凡此种种,也说明了许先生读书行文的认真细致,路见不平的金刚怒目。许先生在《走读日记》中还提到31年前他路经南京买过《基督教的起源》这本书,虽然惜墨如金,近乎流水账,但读起来还是倍感亲切,让人兴致盎然。
许宗斌先生的“序跋”一辑中,大致提到了二十种图书,多为自己作品的序跋,也有地方乡邦文献整理的总序,更有为同道文友古道热肠的文字,都是情真意切,起笔不俗。从这些文字中,既能看出许宗斌先生的人生经历,写作成就,为人处事,也能看出他的学问功底、视野胸襟。他多次提到洪禹平其人其事其文,洪禹平的人生际遇,他与林希翎的恩怨交织,不管真假,也算是一家之言,聊备一格,读来令人唏嘘。许宗斌先生还提到了吴玄,这个吴玄是否也在南京某高校留下过踪迹?如今在西子湖畔主掌一本文学刊物?但这一辑中,最为吸引我的还是许宗斌先生关于自己文本的序跋文字,这中间有他的审美取向、写作观念、价值立场。许宗斌先生经历说不上坎坷,但也的确有跟着外公学做油漆匠的经历,更有辗转于闽浙之间躲避追查的遭遇,因为一本图书在身而受到审讯的总体上还算是虚惊一场的人生体验。好在许宗斌先生还算是时代的幸运儿,得以有机会进入杭州大学中文系,这样的机会,在同代人中也并非人人都有,都能把握这样的机会呢。
最为令人激赏的或者说最能立体地展示许宗斌先生读书功夫的是“品书”部分。这样的遴选,当然囿于篇幅所限,只是许宗斌先生读书万卷的冰山一角,但就在这挂一漏万的展示之中,窥一斑而见全豹,足以显示出许宗斌先生读书的求疑精神与别具之眼。许宗斌先生也读《红楼梦》,但这里撷取的多是他读简斋先生《随园诗话》的札记,共计四篇,都是持之有故摇曳多姿的好文章。而对于袁枚的浙江之行,许宗斌先生依据袁枚的文本留存,但又有自己的贴切解读,并不给人以掉书袋或者敷衍成文之感。《古代名著里的乐清人》提到了王十朋,更提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状元王十朋,居然被写进戏剧,演义编排,的确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打金砖》不也是如此啊。《儒林外史》的匡超人本是虚构人物,但许宗斌先生却就其籍贯入手,写出如许一篇不算翻案但却极为有趣的文章来,俏皮活泼,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许宗斌先生还提到了萧乾的《雁荡行》与郁达夫的《雁荡山的秋月》,将这两篇散文名作进行一番比较,不也是学院式的高头讲章啊。
空留纸上声自远。许宗斌先生已经驾鹤西去,但有他的公子为其整理文字,有热心的朋友为其张罗刊布,这也算是对许宗斌先生一生寄情文字啸傲书林的一种抚慰与回馈吧。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