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博物馆屡屡出现文物乌龙事件,不是偶然的。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深层次问题,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
有一类文物,不仅考验智商,还考验笑点——说你呢,重庆大学博物馆里的那几百件疑似赝品。
据报道,10月7日对外开放的重庆大学博物馆展出了大量文物,一篇来自收藏界观众的文章《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引发文博界巨大反响,该文称“吴应骑教授捐给重庆大学的,竟然是几百件赝品,而重大耗资数百万建立的,居然是一座赝品博物馆?”(详见A5版)
作者表示:重大博物馆展出的乌龟,“把电镀工艺和人造宝石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
请原谅,这些“文物”真的无法一一看完,因为很害怕会不会笑晕过去。单是看照片已经让人如此“销魂”,何况去现场亲眼目睹呢?
问题是,这些假到地球人无法忍受的赝品,是如何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博物馆里的?
当天参加重大博物馆开幕式的一位重庆大学校友表示:“一进展馆,就知道重大博物馆会‘出名’了,因为我们普通人都发现了这些展品是‘哄鬼’的。”那么,开幕式上的那些领导和专家,是如何集体失去眼力的?莫非他们看见也当没看见,因为馆建了,人请了,再难的戏也得演下去?
当然,赝品要负很大责任,因为它们并没有现场“胳肢”一下开幕式上的那些领导并且大声叫唤:我们是假货我们是假货我们是假货!
最新消息,重庆大学发布公告表示,重庆大学已成立工作组,对此事进行核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重庆市文物局也已就此事介入调查。
按照规则,博物馆接受文物捐赠,必须经由权威机构鉴定。那么,当初有没有鉴定?如果鉴定了,何以以假当真?建馆有没有在有关部门那里备案?如果没备案,先上车后买票,为何?如果备案了,那么,有关部门有没有尽到相应责任?
花了如此多的钱,却搞出一场闹剧,这背后,有没有什么“难言之隐”?
很显然,这事一点也不难查清楚,相信很快就有官方公布的权威结论。但令人难以释怀的是,那些文化名士,集体为“赝品军团”正经八百地背书、搞仪式。岂不让人既觉得滑稽得要命,又浑身冒冷汗?某种意义上而言,赝品还不是最可怕的,文化重地的关口失守才是最可怕的。
你们建的是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的博物馆,又不是博你一笑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的“博物馆”,如此辱没文化,调戏观众,令人错愕。
尤其是,有媒体梳理过,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影响较大的大学博物馆接受赝品事件,这就使得“重大博物馆”事件显得颇为“重大”、刺眼。大学博物馆屡屡出现文物乌龙事件,不是偶然的。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深层次问题,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