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0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唯一自传面世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樊锦诗/口述 顾春芳/撰写
  译林出版社
  2019年10月

  近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荣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与此同时,她的唯一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由译林出版社出版。长久以来,樊锦诗先生都很神秘。她单纯简朴、低调谦和,将自己瘦小的身影隐于敦煌绚烂的壁画图卷之后。这一次,在杖朝之年,她终于在这部口述自传中,首度直面读者,亲述感人至深的传奇人生。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曦

  一生择一事,无怨无悔

  樊锦诗是出身优渥的上海娇小姐、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人生本可以有无数条路,她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在大漠深处,爬进黑黢黢的洞窟,一待就是54年。

  她走过了莫高窟大大小小735座洞窟。可以说,没有樊锦诗,就没有今天人们看到的莫高窟。

  20世纪60年代的敦煌,还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镇,人们住土房,喝碱水,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每到夜晚,寒风夹杂着狼的嚎叫,令人不寒而栗。在这样的环境中,樊锦诗与其他莫高窟人一起,临摹壁画,研究彩塑,在动荡岁月中守护着莫高窟。

  她与终身伴侣彭金章先生,异地恋四年,婚后分居十九年,携手写下了动人的爱情诗篇。

  彭金章是樊锦诗的北大同学,毕业后去了武汉大学工作,是武大考古系的创办人之一。为了妻子,为了她割舍不下的莫高窟文保事业,彭金章于年过半百之际奔赴敦煌,并主持了莫高窟北区考古工作。一生无怨无悔支持妻子的事业,陪她走过风风雨雨。为此,樊锦诗常常自责,自己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并说:“遇上他,是我一生的幸运。”

  首度直面读者,亲述不平凡的人生

  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

  “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正是莫高窟人的精神写照。在这里,人文之美、艺术之美、精神之美,永恒闪耀。

  樊锦诗于花甲之年接手敦煌研究院,就面临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莫高窟告急!

  樊锦诗以其远见卓识,带领新一代莫高窟人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先进理念和高精技术保护石窟遗产,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字敦煌”工程。古老的敦煌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通,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随时欣赏到敦煌艺术的精美。这一壮举背后的艰辛历程,将在书中首度披露。

  樊锦诗与敦煌是不可分的。写樊锦诗这个人,如果脱离了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就写不出一个真实完整的樊锦诗。

  《我心归处是敦煌》的撰写者、北京大学教授顾春芳深知这一点。她是博学多才的学者,也是樊锦诗的忘年之交。樊先生说:“她是这个世界上懂我的人。”老一辈学者的真情口述,青年一辈学者的细腻记述,共同记载了这段珍贵的敦煌记忆。

  曾经多次婉拒各方撰写自传邀约的樊锦诗,此次得以写就这部近三十万字的传记,实属不易。打动她的,除了顾春芳老师的心灵相通,译林出版社的拳拳诚意,更主要的依然是那颗为了敦煌、为了莫高窟的赤子之心。正如她在“自序”中所言,“以我在敦煌近六十年的所见所闻,为莫高窟的保护事业,为敦煌研究院的发展留史、续史,是我不能推卸的责任”。这部口述自传不仅是樊锦诗个人的奋斗史,更照应着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史,是几代莫高窟人献身大漠的历史见证。樊先生怀着对敦煌的深情,对众多前辈的敬意,为千年敦煌立传、为莫高窟的未来写史。阅读樊锦诗,就是阅读一部现代敦煌史。

  一段荡气回肠的敦煌史话

  这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敦煌史话。从山海经“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到历史上绵延千年的洞窟修建,又到如今年游客量超百万的敦煌莫高窟;在樊锦诗温情的述说中,历史的敦煌、当下的敦煌、未来的敦煌在此相遇。人与敦煌难分难舍的情缘,是对人生大美的追求,亦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金石可镂的精神缩影。

  这是一部咏叹中华艺术之美的口述史。从20世纪初莫高窟藏经洞的惊世发现,到第259窟禅定佛永恒的微笑,莫高窟的美超越了时间与空间。作为世界上最了解并深爱着敦煌石窟的人之一,樊锦诗以考古人的博识、文保人的严谨、艺术家的浪漫,透过温润平实的笔调,将敦煌石窟的绝美艺术娓娓道来,引领读者踏上一场纸上敦煌艺术之旅。

  这是一份新中国考古人的详实笔记。从百年前藏经洞文书的失意流散,到如今中国敦煌学研究的蔚然成林;从大漠中寂寥荒凉的无人区,到举世瞩目的敦煌研究院,几代莫高窟人饮冰茹檗、披荆斩棘,谱写下一曲波澜壮阔的敦煌乐章。樊锦诗回忆了包括常书鸿、段文杰等一大批学者专家在石窟保护和艺术研究中的真实经历,以及大量可供后人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特别是举世瞩目的“数字敦煌”项目背后的故事。可以说,保护敦煌就是保护中华优秀文化的活的历史。

  这是一篇民族文化优秀传承者的个人传记。樊锦诗的故事,是莫高窟人的故事,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彰显。这部记载了民族文化传承人记忆的传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面世,是一代中华儿女对国庆的献礼、向时代的致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