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登山先生对资料考辨的谨慎认真、对谋篇布局的考量、对自己遣词造句的琢磨,都令人惊叹
与蔡登山先生算是老相识了。通过邵建兄,与他联系上后,虽然不常联络,疏于问候,但办什么事情,都是爽快明朗,信义昭昭,很令人感慨。去年的盛夏酷暑时节,也是8月16日,他有新书《多少往事堪重数》,在五台山的一处地下车库举行分享会,吴奔星先生的公子吴心海先生主持。当晚,天气骤变,风雨交加。我说,最是风雨故人来啊,蔡登山先生年逾花甲,但精神矍铄,精力超人,他是探究问题的登山者、他是往来于两岸之间的使者、他是急公好义的宋江式的出版者,这三者的身份,蔡先生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发挥到了极致,令人由衷感佩。今年的8月16日,同样的地点,蔡登山先生又携新书《情义与隙末》来与南京的旧雨新知分享。蔡登山先生风尘仆仆而来,几乎没有喝一口水,就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了近一个半小时。细读蔡登山先生的《情义与隙末》一书中所收录的二十篇文章,他所论及的几十个人物,他所提及的事件,他所下过的功夫,实在令人钦敬之至。
细看此书,你会发现蔡登山先生切入问题的角度很好。晚清人物,掌故轶闻多多,笔记资料汗牛充栋,似乎给人以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之感。但蔡登山先生别具只眼,他从情义与隙末的独特角度来审视梳理似乎已经被人所熟悉的人物,还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张荫桓是清末影响很大的人物,也是众说纷纭、很难盖棺论定的人物。张荫桓并无科场功名,但练达聪颖,视野开阔,办事爽快,思虑周全,深得翁同龢信任,张荫桓也通过翁同龢一路扶摇,平步青云,但张荫桓进入光绪皇帝的视野在光绪面前分量日益加重之后,他与翁同龢的关系就微妙紧张起来。翁同龢日记中多次提及张荫桓,张荫桓日记中自然也有翁同龢。翁同龢最终抱恨终天,死在常熟,满腹辛酸,无人可谈。但翁同龢总算大体上得以善终,此后还有一个似乎来路不明的谥号文恭。张荫桓戊戌政变后,虽然受到了冲击,但惯于审时度势、明哲保身的张荫桓,还是有些手段托庇于人,没有被划入康党之内,但他流放到新疆乌鲁木齐之后,时过两载,又被追责砍头,却是为何?蔡登山先生以《翁同龢与张荫桓之间》《繁华毕竟归摇落》两篇文章,来探究此事,引人入胜,堪可反复细读。梁鼎芬与文廷式是好朋友堪称莫逆,但文廷式后来居然把梁鼎芬的夫人据为己有,这个龚夫人嫁给文廷式之后,还居然与梁鼎芬有些往来,这样的近乎夺妻之恨的事情,有着怎样的来龙去脉?其间有着怎样的隐秘内情?蔡登山通过《梁鼎芬的丢官与失妻》《文廷式的革职与脱险》来钩沉重述这段不无奇葩、近乎香艳的往事,真是很有意思的谈资。众所周知,左宗棠与曾国藩一直不大融洽,但曾国藩百年之后,蔡登山先生考证,左宗棠对曾家后人却关爱有加,这真是先有隙末隔阂,最终情义绵绵了呢。
细读此书,你会发现蔡登山先生选取的人物故事也很好。曾国藩很热,他自己的文本,关于他的文本,如过江之鲫。但蔡登山不是去与唐浩明等就曾国藩的一生行状进行比较争锋,他选取《曾国藩何以速杀李秀成》《空留高咏满江山》,截取李秀成与曾家兄弟的交集、曾国藩与王闓运的互动,来探讨人性的复杂幽深、时局的扑朔迷离、历史的波谲云诡。赛金花的故事、张謇与沈寿的交往、英敛之与吕碧城姊妹的交往,甚至陆征祥的命运结局,都是很有意思的故事,蔡登山娓娓道来,仍旧新料很对呢。
细观此书,蔡登山先生对资料考辨的谨慎认真、对谋篇布局的考量、对自己遣词造句的琢磨,都令人惊叹,这样的文字经营态度,实在是很值得称道。如今,中国大陆,关于历史的通俗读物车载斗量,不胜枚举,在看到的确有不少很值得肯定的文本的同时,也应该毫不讳言,有太多的粗制滥造,有太多的敷衍了事,有太多的误人子弟,有太多的错误百出,有太多的漫不经心。但蔡登山先生无论是论说陈季同,还是月旦李审言与樊樊山,甚至还有杨崇伊与端方、张謇与沈寿,他都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有一说一,持之有故,不妄加揣测,不放言高论,不凌空蹈虚,这样的文风,真应该为他大大点赞啊。
厚今薄古不可取,厚古薄今也不对。晚清是一个很独特、很有意思的历史阶段。它距离我们看似遥远,已过百年;实则很近,如在咫尺,当下的诸多人事、形势,都难以摆脱晚清的影子。蔡登山先生对晚清的执着探究,让我们重温或熟悉或陌生久违的人物与事件,功莫大焉。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