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9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难得一见的城市简史
  《南京传》
  叶兆言
  译林出版社
  2019年8月

  叶兆言先生倾尽自己的半生积累,尽抒自己对历史与现实、城市兴废与时代嬗变的观察、体验与思考

  周末在家,难得清闲。就把叶兆言先生的《南京传》找来细读。大约三十多万字的篇幅,写一座城市1720年的历史,从229年到1949年,往事越千年,天翻地覆慨而慷,多少纷纭变幻,多少家国情仇,都被叶兆言先生聚焦到一座城市的沧桑巨变里了,都被融铸到了一座成市的历史长河之中了。在我看来,叶兆言先生的《南京传》,一改以往回顾盘点一座城市的程式化模式,或者分门别类集体运作,品流混杂,格调难一;或者掌故轶闻,反复咀嚼,鸡零狗碎,甚或荒诞不经;或者汇编资料,敷衍成文,忽悠资助,瞒天过海,堆积库房,徒耗公帑。叶兆言先生当然不屑于此,他以一人之力,倾尽自己的半生积累,借助于南京这座沧桑古城,尽抒自己对历史与现实、对地域与文化,对历史的规律与人性的驳杂、对城市的兴废与时代的嬗变、对国家的气运与民族的文脉的观察、体验与思考,真是和盘托出,倾心竭力,令人惊叹。

  面对一座如此独特的古城,叶兆言以宏大的气魄,对其细细打量。所谓宏大的气魄,就是要占有资料,就是要胆识兼具,但绝对不能被资料所左右,所牵制,所束缚,所画地为牢,甚至被资料所淹没,所吞噬,而失去自己的见识与判断。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伦敦传》被奉为城市传记的经典之作,他讲中世纪之前的伦敦,简洁明了,他讲后来的伦敦,也只是到了一战之后,就激流勇退,紧急刹车。叶兆言写南京,高屋建瓴,襟怀超迈。孙权之前的南京,他寥寥数语,斩钉截铁,就从孙权的东吴说起,而到了民国的南京,他截止到70年前的南京,此后风云,不着一字。这种截取爽利,这种大开大合,是一种大气魄使然。一头一尾,扎下马步。六朝南京,自然是浓墨重彩,在书中分上下篇章做足文章。隋唐两宋的南京,往往给人乏善可陈之感,除了南唐李后主,似乎可说的话就很少了,但叶兆言不这样看,他从李白、颜真卿、韩滉,甚至《景定建康志》这一文本来叙述一座城市的幽微往事,大气磅礴,令人不忍释卷。明代南京,自然是精彩华章,要浓墨重彩,不惜笔墨,书中的《应天府》部分文字曾刊载于《花城》杂志,令人先睹为快。叶兆言论说明代南京,力避俗套,说城垣,不说刘青田,道晚明,也是另辟蹊径,避免已经被说滥了的晚明风月。清代的南京,距离现代已经近了,不大容易好说,叶兆言先生说了桃花扇、说了金圣叹、说了满城、说了两江总督、说了秦淮河、胡家花园与太平天国,大都是很大的题目,如太平天国等,但他删繁就简,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以宏阔浩淼的手笔,勾勒出了一个特殊时代的大致走向,还有世态人情。民国南京,叶兆言先生多年前已经有《老南京》为基础,在这里,他不说民国南京的文教渊源,单说南京的江宁马路、南京劝业会、民国临时大总统、二次革命、黄金十年、国民代表大会,所谓汪伪时期,酖毒山川亦可怜,点到为止,既是大手笔,也是大智慧。

  面对一座历史如此悠久的古城,叶兆言以宽阔的视野,为其精心梳理。中国是历史极为丰富斑斓的国度,但有人指责中国只有史料学而无史学,言下之意就是说,中国虽然几千年文明从无中断,但中国的史学缺乏理论,缺少史识。叶兆言是在写一座城市的传记,但他更是要借助于这座城市,以极大的耐心和宏阔的视野,来回顾一座城市的历史,重温一个民族的脉络,检点一个古老帝国生生不息多灾多难的生存密码。他反复提及衣冠南渡,他反复提到“后主现象”,他反复论及南人与北人性格的差异与融合,凡此种种,都是现代意识的一种关照,都是放在宏阔视野里的一种回望,都是大处着眼的豁达大度与从容不迫,不是就某一发现的津津乐道,不是就某一人物的评头论足,不是故作惊人之语的哗众取宠。

  面对一座文献如此丰富堪称驳杂的古城,叶兆言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大功夫,为其去伪存真,阐幽发微。南京历史悠久,文献丰富,但在众多的文献资料中,如何取舍,怎样裁决,考验着写作者的学识与眼力。叶兆言先生是当今文坛的实力派作家,其以南京为背景的文本多多,长篇小说《刻骨铭心》更是入围新一届茅盾文学奖,进入前十,抱憾惜败。他多年前写南京的长篇小说《1937年的爱情》,他的随笔散文长篇《江苏读本》,他的《南京人》,都对南京的相关文献资料下足了功夫。而这次为写《南京传》,看他征引资料的宏富,涉猎论文的广泛,且不说历史经典读本,南京乡邦文献,就连王少华的文章,逯钦立教授的论文,汪士铎的日记,叶兆言先生都注意到了。他引用蔡东藩、吴敬梓的文字,更是给人以六经注我的信手拈来融会贯通的挥洒自如之感。

  当年,潘旭澜教授以《太平杂说》把所谓的太平天国研究搅合得周天寒彻,虽然他不是历史学教授。叶兆言的《南京传》,以作家的眼光来打量梳理一座城市,气魄之大,视野之高,功夫之深,文字之灵动活泼汪洋恣肆,奠定了这部书,会受到许多人的喜欢与关注。

  雷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