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4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品读曹文轩
  《青铜葵花》
  曹文轩
  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

  读他,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理想的种子

  相识曹文轩,已二十余年。

  曹文轩温文尔雅,待人接物带着谦逊的微笑,常说的一个词是“谢谢”,他的亲近随和,常让人忘记他是北大的名教授、闻名中外的大作家。记得有一次参加活动,来到南通一间较僻远的乡村中学作演讲,中午就在学校食堂就餐,他与教师们坐在一张桌上,边用餐边了解学校教学情况,与老师们交流时言语平实朴素,仿佛他就是老师们的多年同事。我不止一次听到曹文轩提到与自称他是乡下人。这让我想到沈从文先生,沈从文先生也常说,他是乡下人。这种“乡下人”说,既是一种自谦的说法,但我更愿相信是一个自我定位的心理暗示与提示,一个人时时不忘来处,不忘初心,那是一种感恩与谦逊的美德,同时也是对城市繁华与荣华富贵生活的一种警惕与自我疏离。就像是鸟悦山林,鱼爱江湖,更适性、自由的生活,才是大作家们所乐于身处其中的。

  读曹文轩,自然要读他的作品。一个作家的作品,就是他的心灵自传,至少部分地带着他的自传的成分。我喜欢曹文轩的作品,一是纯粹阅读时心灵的愉悦,二是对他的思想洞察力的敬佩,这些思想与智慧有益于我的创作。读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细米》《青铜葵花》《荧王》……一次次在夜深处泪流满面,被触及的童年与少年时代那份情感所感动,那种抽吸着湿意的鼻子时,那些堵在心里几十年的哀怨与伤感,在瞬间发泄出来的感觉真是爽快。

  读曹文轩,自然要读曹文轩其人,看他说什么,做什么——在历史里,那些历史关节处;在生活中,他如何待人接物;在演讲时,他说了些什么,传播了些什么!有两个细节让我难忘。一个是他来南京参加儿童剧《青铜葵花》首演后,顾不上为他准备的晚餐,往火车站赶,乘绿皮火车去赴烟台的活动,他告诉我说,他已多年没乘绿皮火车了,说话时不是一种无奈的口吻,反倒像是一种怀念与兴奋。但绿皮火车若干个小时的乘坐,对于一个60多岁的名教授来说,还是非常辛苦的。其实他本可以有更好的交通条件的,他不愿意给接待单位增加麻烦,选择了乘坐绿皮火车赶时间往烟台,这让我看到他对别人的体谅。另一个细节是在中国儿艺剧场演出曹文轩的小说改编的《天堂不吃山羊草》,演出结束后,曹文轩作为原著作者被邀请上舞台与演出人员相见。我与从南方赶去的《青铜葵花》主创阵容一起,观摩了演出。曹文轩在舞台下的人丛中看到了我,便走到舞台边上,弯下腰来与站在舞台下的我握手,微笑着说:“你也来了!”而事实上我与他见面的次数并不多,十五六年里不过五六次吧,难得他还是在人群里一眼就识出我来。还有一次我与张锋到北京,曹文轩请我们到蓝旗营吃饭,亲自开车来接我们。我看到曹文轩开车车速中匀,遇路况复杂有行人车辆影响行驶他就放慢车速耐心跟在后面,从不按喇叭。细节可以观人。曹文轩为人谦和低调,待人热情真诚,由此可见一斑。

  参加过曹文轩公益讲座活动,看到过小朋友们争着围向曹文轩求签名的热烈场景,曹文轩能够出现在他们面前,曹文轩能够留下一本签名的书,对这些幼小的心灵来说,就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文学的种子,理想的种子。请多读读曹文轩的书吧,请在阅读时把头埋在书中幸福地流泪。阅读是这个世界上最高贵的姿势,读一本好书,与一个高尚的、伟大的作家的心灵交流,这将会使你受益终身。

  陈舰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