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3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高铁上救人得有证?这规矩要改

  批评列车工作人员没有做好沟通解释,意义不大。关键是从源头反思问题,对有关流程进行“改良”,消除不合理的部分,从而真正为人们自发而热情的施救提供便利

  “医生高铁上救助乘客被索医生证”事件持续引发关注。

  3月19日,广西卫健委在其微博上表示,这名叫陈瑞的医生表现出一位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职业素养,值得表扬和肯定。根据相关规定,医师对病人实施紧急医疗救护的,不属超范围执业。

  这一权威表态的最大意义,莫过于厘清了一个缠绕舆论的问题:救人第一,还是有资质第一。毫无疑问,人命关天时,第一时间的施救是“压倒一切”的,是不由分说的。事后也不应该受到某种“核实”。

  铁路部门回应记者称,此次操作流程并非针对医务人员本身,而是根据日常应急处理要求来做的,包括检查乘务人员应急服务是否规范等。但我们知道,这么多年来,“救人不留姓名”一直是一种美德。非要核实登记证件不可,也许是某种“新规”,但实在违和。

  铁路部门还表示,“在此起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列车工作人员未向陈医生做好沟通解释,造成了误解”,这么一说,让人感觉列车工作人员“挺不懂事”的。确实,当事列车工作人员的具体表现有点“拎不清”。但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受到了前述流程的压力所致。

  这种核实登记本来就容易制造疑惑和矛盾,“做好沟通解释”就能让人消除心头的不快吗?未必吧。

  制订流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效果,怪怪的,让人心凉凉的。情急之下,有能力救人并且能够主动站出来,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行为。此时施救者的身份和资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救人的能力。广西卫健委“希望全区医务工作者要向陈瑞医生学习”,这也表明了救人不看资历的科学务实态度。

  在当时的处境中,如果救人还得先把施救者的身份、资格落实清楚了,才“可以”救人,那黄花菜都凉了。当然,列车员向这名医生索要医师证,并要求手写证明,是在救人之后。但是这种僵化、缺乏信任的处置方式,让人觉得某种门槛的存在。假如救人的医生不是那么“有资质”,甚至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难道还要“追责”不成?

  所以说,批评列车工作人员没有做好沟通解释,意义不大。关键是从源头反思问题,对有关流程进行“改良”,消除不合理的部分,从而真正为人们自发而热情的施救提供便利。

  此外,此事件还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能为施救者制造障碍、为善意平添困惑。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