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糖应有度,高糖饮料要少喝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其中针对儿童的“减糖”专项行动引起了不少儿科医生和营养师的关注。如此美味又能带来愉悦感的“糖”怎么就被管控了,“糖”到底有什么危害?南京市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刘长伟、儿童保健科黄荣为家长们作出了解答。
通讯员 张艾萱 吴叶青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任红娟
“减糖”专项行动中的“糖”为“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具有甜味特征,包含单糖、双糖,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等。而食物中本身含有的糖,如水果中的果糖、奶制品中的乳糖等则不包含在内。那么,“添加糖”吃多了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第一,糖吃多了易引起龋齿,吃糖的频率越高,患龋齿的风险就越大。第二,糖吃多了易导致肥胖,儿童肥胖则会引起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脂肪肝、胆石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第三,糖吃多了也可导致儿童“隐形饥饿”,导致机体缺乏B族维生素,进而引起乏力等不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明确指出,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成人每天摄入不超过50g。如果能控制在25g以下最好。对于儿童,由于年龄不同推荐控制的糖的量有所不同。对于学龄前儿童,每天摄入的糖最好不超过25g,相当于含糖10%的饮料250毫升,或1—2根棒棒糖。
很多家长也许会说,“我们很少给孩子吃糖果、巧克力,肯定不会超标。”其实,除了可见的“糖”,还有很多看不见的“糖”。高糖饮料、奶茶、甜面包、点心、曲奇、夹心饼干、蜜饯等都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食物,这些食物中的含糖量非常高,尤其是高糖饮料,一瓶500毫升的甜饮料含糖量甚至可达40多克。
如何帮助孩子“减糖”?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阅读食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识别食品中的含糖量,选择适合孩子的食品。家长在选购儿童食品时,应尽量选择低糖或不加糖的天然食物。
此外,家长还应建立健康的家庭饮食习惯。家常菜烹饪过程中,应荤素搭配,采用多种烹饪方式,避免过多使用添加糖,推荐凉拌、快炒、清蒸、炖汤等方式,保持食物原本的味道,让孩子吃得安全、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