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在北京开幕。3月1日,来自江苏的全国政协委员陆续抵达北京报到。去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因为关于制裁“精日”行为、立法保护英烈的相关提案,成为媒体追访的焦点。3月1日上午,他刚一出现,就被媒体团团围住。今年,他同样带来了多个建议和提案。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徐红艳 徐岑/文 徐红艳/摄
为海外文物建“账本”,通过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现代快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贺云翱带来的多个建议,都与文物保护相关。比如,建议大幅增加考古机构数量。他说,目前我国考古整体力量偏小,建议每个地级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至少设置一个独立专业的考古机构。同时,他还关注文物执法力度问题,“如今部分地方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建议把文物执法纳入中央纪委的巡视中。”
同时,贺云翱还很关注中国在海外文物的保护问题。“我们对流失海外的文物肚子里应该有本账。”他表示,海外文物主要分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的是指国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还有不可移动的,如在海外建立的商业街、文化街等。
“海外文物有多少、在哪里,现在查到的数据相差甚大。”贺云翱建议,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的海外文物管理机构,进行专业的组织、调查、征集、研究、保护,对海外文物进行梳理,建立清晰的海外文物账本。
他表示,通过梳理,可以和海外博物馆、私人收藏家联合办展览,甚至可以利用3D技术、网络传播的方式,让流失在海外的珍贵文物“活”起来,让老百姓“享用”,让它们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种见证。
大运河文旅特色不突出?建议加强沿线非遗保护
一直以来,贺云翱委员都在关注大运河建设和保护问题。他说,近年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了很多成就,同时也要看到,重物质轻精神遗产的现象仍存在。
去年,他曾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先后考察了大运河沿线的8个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他注意到,大运河沿线在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上,特色仍不足。“比如,我们从北京一路跑到宁波,发现大运河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运河沿线原本有许多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同时,他还注意到,在大运河沿线的旅游区内,售卖的商品种类较为同质化,鲜有体现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东西。
除了积极准备建议、提案,贺云翱此次还收集了不少民意上会。他告诉记者,这次带来了3封群众来信。其中一封是一位牙科医生的来信,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他在信中建议,在学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职。这样一来,不仅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找到工作出口。”贺云翱委员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这次要带到会上和其他委员共同交流,并在会上予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