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历史课”,永远没有下课铃

  我们在这一天,诉说,倾听,约定,是为了在长长的时光隧道里,安置一张“历史课”的课桌,传递一封关于和平的“书信”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我们在一起。我们被无数的镜头打动,为无数的话语共鸣,为无数记忆之鸟在内心的穿行而警醒。

  上午10:01,警报声响彻南京城,这一刻全城静止、默哀。“那一刻,内心的震撼难以用语言形容。”这是一位女交警的心声。

  南京市第一中学81名中学生在国家公祭仪式上朗诵《和平宣言》。“200多字的和平宣言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但每次读来都感觉文字沉重且有力量。”这是一位学生的心声。

  公祭仪式开始前,日本友好人士松冈环来到幸存者所在区域,挨个跟老人们拥抱,相约明年再见。他们从历史深处走来,簇拥着和平鸽,许下纯真心愿。

  铭记和传播,总是会催人泪目,又催人奋进。

  对于历史而言,最好的铭记就是“教育”。我们在这一天,诉说,倾听,约定,是为了在长长的时光隧道里,安置一张“历史课”的课桌,传递一封关于和平的“书信”。

  庄严的仪式,表现的是对死难同胞的沉痛悼念之情,加深的是对历史叙事的理解与参与感。翻万页书,默一次哀,这是我们和历史的直接互动。

  为什么我们要常说常写,因为,说出来、写下来,就不会忘记;因为,说出来、写下来,就能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去关注历史、了解真相、挖掘深处、发现未知。

  “这段历史我是不会忘的,我要常常讲给孩子们听。”幸存者艾义英老人的这句话,讲出了无数人的心里话。她的腿上被日本兵狠狠戳了一刀,至今还有伤疤。这一“伤疤故事”,诉真相、明大义,堪称另一种意义上的“直播”,定能直指后生内心。这样的“家传”,太多南京人家庭都有过。在民间,无数的个体叙事者促使历史事件变得具象、立体、通透。他们上过的无数“课”正是综合性历史教育的必有补充。

  明白这一点,就能秒懂那些眼含热泪的小学生折出的纸鹤,讲诉了什么,期冀了什么。

  自强与和平,永远是历史教育这一课的主题曲。这一课,没有下课铃。时间老人不会按下停止键,也不会离开桌位,我们也当坚守。

  昨天,我们也注意到这一条消息:国家公祭日当天,一名女子发表“买点日货压压惊”等不当言论,被公司开除。事后,当事人道歉。教训可谓深刻。

  精日言行、不当言论偶有浮现,除了说明一些人对法律和道义缺乏敬畏之外,也表明一些人的历史素养少得可怜。“历史课”为什么需要“一直”讲下去,这也是一个原因。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