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邮票何以成为
“国家名片”
  《雕刻时光:中国邮票雕刻凹版口述史》
  董琪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8月

  每一枚邮票,从选题、图案,到雕刻、落色,都极其慎重

  你还记得第三套人民币吗?还记得壹圆券、贰圆券、伍圆券、拾圆券的图像,女拖拉机手、机床工人、炼钢工人和人民代表的形象吗?

  它们出自凹雕家吴彭越之手。吴彭越的技艺主要传承了他的父亲,中国第一代凹雕家代表人物——吴锦棠先生。吴锦棠1891年生于天津,少年时入清廷度支部印刷局做学徒,师从海趣。海趣(Lorenzo J.Hatch),1856年生于美国佛蒙特州多塞特,1908年应清政府邀请赴华,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手工钢版雕刻凹版技术,并负责培训中国第一代手工钢雕刻凹版师。宣统三年(1911)的“大清银行兑换券”,采用溥仪父亲摄政王载沣的半身肖像,背景配以航帆远洋图、威武骑兵图等,就是海趣设计雕刻的。

  以上历史记载于《雕刻时光:中国邮票雕刻凹版口述史》这本书。既然是邮票史,为啥要讲纸币?作者告诉我们:邮币同源。即,纸币和邮票的设计制作原理是一样的。

  集邮曾是很多人的爱好,或是致富的途径。中国邮政1981年发行的首枚生肖邮票——猴票,据说早就从每枚8分涨到如今的1.5万元。小小的邮票,为何价格如此之高?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纸币和邮票背后许多的故事,以及造就它们的价值的那些因素。

  全书共分九章,前面三章分别是中国雕刻凹版概述、世界版画史简述与邮票印制形式浅谈。其余各章是作者搜集整理的雕刻家、设计师、收藏家、研究专家的口述。也就是说,前面部分主要是历史的梳理和技艺的普及,我们可以得到初步的轮廓认识,然后由整体而具体,每一种经历都是一次细化,我们可以得到更加清晰的了解,以及情感上的升华。

  雕版技术是中国发明的,但是,中国邮币的雕版技术,是西方传入的。作者满怀敬意地一再谈起海趣,此外,作者还谈到了日本雕刻家细贝为次郎、瑞典人马丁·莫克带给我们的影响。邮票雕刻技法与版画艺术息息相关。雕刻凹版画这种源于手工艺的技艺形式,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传播,为大众喜闻乐见,而这种技艺形式所具有的天然的防伪性,后来就广泛应用于纸币、邮票、证券等的印制。这门技艺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不过,经过五代中国雕刻师的传承和发展,很快赋予了我们与他国不一样的味道,在世界邮币领域广受赞誉。

  雕刻凹版是技术,更是艺术,既要求精准,也要求传神。好的邮票,都是缩微的艺术画。我们喜爱的生肖邮票,一枚一枚,生动活泼,意趣盎然。《雕刻时光》收录了大量佳作。山水丘陵、人文风光、万物生灵、名家手迹、百姓民生、建设成就……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面貌,并且传达知识,传达价值观。采取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既有传统水墨、年画剪纸,也有西方的雕塑油画,还有现代的摄影作品,或者是几种艺术手法的杂糅。真可谓百花齐放,享受了艺术熏陶,陶冶了情操。

  难怪邮票会被称为“国家的名片”。每一枚邮票,从选题、图案,到雕刻、落色,都极其慎重。从事工艺美术的人们,隐藏在作品背后,默默无闻。《雕刻时光》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有机会站在了台前。

  赵青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