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自家宝贝因为要做手术禁食饿得哇哇大哭,术后因为疼痛哭得歇斯底里,家长们真是心如刀绞。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唐维兵介绍说,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是近三年来加速康复外科在小儿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患儿的围手术期饥饿和疼痛是可以缓解的,并能让患儿尽快康复出院,恢复到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中。
通讯员 张艾萱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任红娟
无创插管,患儿丝毫没有感受到痛苦
3个月的阳阳(化名)因为发热、黄疸到南京儿童医院就医,后来经过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医生建议尽快手术治疗。阳阳这么小就要开刀,家里人心疼不已,想着孩子要禁食、插鼻胃管,还要全麻,术后还要饿一个星期肚子,就迟迟难下决心。
唐维兵告诉记者,当时阳阳的父母找到他说,孩子太小,手术创伤大,怕孩子太遭罪,等孩子大一点再手术。“不过胆总管囊肿疾病最直接的损害器官就是肝脏,导致肝硬化、肝腹水,越早治越好。并且现在通过加速康复外科,孩子完全可以不用遭受以前传统手术的罪了。”
阳阳手术前6个小时喝了奶,术前2个小时喝了一次糖水,两次进食时间正好是间隔4个小时,这样孩子不会因为饿肚子而哭闹不止。手术前也不需要洗肠了,打完麻醉之后再给患儿插上鼻胃管,她一点也没有感觉到难受。2个小时的手术结束后,阳阳就醒了,可以回到病房了。手术第二天,鼻胃管拔掉,孩子就可以喝水吃奶了,也不用完全躺着,妈妈可以抱孩子起来活动活动。手术7天后,阳阳就顺利康复出院了。
打破传统围手术期管理的束缚,让康复加速
胆道手术是腹部外科比较大的手术,传统手术一般病人需要术前6-8个小时禁食,术后第五天才能进食活动,2个星期才能出院。为什么加速康复外科能做到这么快呢?唐维兵对记者说,加速康复外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创新理念和治疗康复新模式,也可以说是临床医学领域的技术革命,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围手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病患的心理及生理创伤应激,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1997年,国外开始出现加速康复外科,2007年开始,国内在成人领域开始推进加速康复外科,今年出了第一本指南。唐维兵说,传统理念上,外科手术更多的要以安全为主,一定要按规矩做,对患儿因为长时间禁食禁水、使用鼻胃管等造成的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从而引发的应激反应考虑得很少。“但如果打破这些传统的规矩,让患儿更快更好地康复,我们愿意去做这件事。”
“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来说,让他们快速地度过围手术期,能吃能睡,很快地恢复到生长发育的状态中,这将是对他们非常有益的一件事情,我们更应该积极地去进行临床研究和推广。”唐维兵强调说。
手术期禁食,不再是一条“金科玉律”
加速康复外科不是一个很难的技术,而是一种理念的更新,一种集成创新的成果。“加速康复外科在小儿外科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我们针对它在术前、术中、术后等多个环节所涉及的一系列临床技术和措施,来一步步优化的。”唐维兵说。
拿胃肠道外科手术来说,传统理念认为患者术前6-8个小时要禁食,可长时间不吃东西造成人的代谢紊乱,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难以忍受的,家长也是心疼不已,“我们通过几百例病人的观察发现,术前2个小时孩子是可以喝水的,甚至是糖水,那这个规矩就可以打破了,孩子能饮水了,精神好了,就减轻了对孩子的伤害。”
对于胃肠道病人来说,术前最痛苦的就是使用鼻胃管,以前都是在孩子麻醉前就插管。唐维兵说,通过二百多例患儿的观察发现,喝水2个小时后,孩子的胃里基本没有东西了,那就可以等麻醉后孩子睡着了,再插鼻胃管,这样孩子一点也感受不到痛苦。
关于术中术后的技术和措施,唐维兵说,主要通过减少全麻用药、选择多模式麻醉,微创手术,精准输液、控制性输液和保温措施来减少术中对患儿的创伤。术后则是通过让患儿早点活动、尽早进食等措施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