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整出结果,让百姓满意,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看上去,嚣张无比的骚扰电话正面临一场大会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十三部门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决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详见今日快报封3版)。
这么多年,大小整治行动一个接一个,让人眼花缭乱,但这么多部门协同,“作战”规模这么大,历时这么久,还不多见。
点赞“决心已下”的同时,也应看到,这事已经整治了很多年,可结果却愈演愈烈。能不能整出结果,让百姓满意,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这一次整治行动将综合采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重点对商业营销类、恶意骚扰类和违法犯罪类骚扰电话进行整治。而且十三部门将建立骚扰电话联合行动工作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合响应处理机制,建立联合惩戒机制。这样一来,“道高一丈”的威力必然大了许多。
但再大的会战也是运动战,而运动战的效果,又是可疑的。
以治理垃圾短信为例,十年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就组织过专项行动,十年来,这类专项行动频推。但情况如何呢?谁用手机谁知道。据报道,某安全软件2017年共拦截垃圾短信98.5亿条。
令人愤懑的不止于被骚扰,因信息被泄而遭到精确“问候”的恐惧感,伴随过很多人。
和垃圾短信相比,骚扰电话已成全民公敌,有些骚扰电话已经邪恶化——今年5月,宁波传出消息:120急救热线被1600个骚扰电话打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4年,宁波市住建委和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就联合整治过营销骚扰电话。但现实很骨感。
骚扰电话并非不可治理,因为公认的是,技术上不存在难度。真正的难题在于,由于种种原因,今天的治理成本已经特别大,形势也颇复杂。
几天前的检察日报梳理称,从2009年开始,央视、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就曾多次曝光运营商为各种骚扰电话开绿灯,为电话诈骗牵线搭桥,提供技术支持,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
运营商“分一杯羹”,某些职能监管部门又不那么“敏感”——媒体记者就“120被骚扰”采访主管部门居然连遭推诿——这才是骚扰电话总也难治理的症结之一。
骚扰电话和短信已经形成利益链,要是只“打”一头,不管如何发力,也是无济于事的。由此,遏制骚扰电话不仅应该法治化、制度化、常态化,还得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精神。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