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5版:帮你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7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每年200多万人患癌死亡
仅5%有尊严地离去
  视觉中国 供图

  有尊严地谢幕,这是人们对生命终结的美好期待。然而,现实与理想有着无法想象的鸿沟。近日,南京召开的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疼痛诊疗学术大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有200多万,但只有5%能够有尊严地离去,95%都在癌痛的折磨与恐惧中艰难离开。解决这一“困境”,“安宁疗护”的规范推进被人们寄予厚望。

  

  通讯员 许静文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峻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癌症离世的患者超过200万,这些患者生命的最后一程,通常伴随着痛苦,不仅疼痛难忍,很多患者最终还会被送进ICU身上插满管道、气管被切开等。安宁疗护可谓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对治愈性治疗无反应的晚期患者,以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为重点,并关注其心理、社交及精神需要,目标在于提高和改善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协助患者安详离世。解放军第454医院是南京地区较早推进“安宁疗护”的三级医院,设在疼痛科,21张床位近年来每天都是“一床难求”,“去年,我们送走了128位终末期病患者,今年到目前为止送走了72位。”疼痛科主任周宁告诉记者,由于社会认知等种种原因影响,“安宁疗护”推进一直比较艰难且规模难以形成,目前南京地区推出安宁疗护病房的三级医院仅有解放军第454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少数几家。

  “很多人以为,安宁疗护就是‘等死’,其实不然。我们不会缩短生命的历程,只是想让每一位患者活着的每一天痛苦小一点,恐惧少一点,即所谓的‘得以善终’。”周宁表示。

  “‘安宁疗护’推进的梗阻有多方面,一方面,政策法规的支持不足,很多大医院不愿意设置这样的安宁疗护床位;另一方面,医疗、护理、社工、心理专家等人才培训不足,建立安宁疗护队伍异常艰难。”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解放军总医院麻醉手术中心疼痛科副主任医师路桂军介绍,大医院进不去,小医院不敢收,我国目前仅有5%的患者得到了护理机会,95%的终末期患者只能呆在家里,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往往是“生不如死”。

  为了让安宁疗护不再是稀缺资源,去年,国家卫健委出台《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为医护人员提供指导,也促进了各地安宁疗护中心的兴起。“所谓‘寿终正寝’,每一个即将离世的人都希望在家中在亲人的身边安然离开,这就意味着安宁疗护的工作一定要下沉到社区,以居家服务为主要模式。”路桂军表示,安宁疗护阶段的治疗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多是要一些康复、护理、精神关怀、精神慰问,政府应该出台配套政策,比如医保政策、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非医疗的费用支持等。另外,还要进行积极的死亡教育,“当下人们对生病和死亡的认识差异很大,很多人忌讳谈死亡,特别是到了最后一个阶段,患者家属明明知道不可挽救,但也要尽最大努力去救治。而在西方多国,人们的理念不是延长病人的生命,而是尽可能让病人‘走’得有尊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