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6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弘扬真善美的现代性之作
  《尘缘》
  王学芯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10月

  诗人表面上似乎要为一座山写意,实质上是以“灵山”为入思的起点和情绪发散的契机,袒露内心的声音

  王学芯的新著《尘缘》,是当代别有意味的一部诗集。在这部诗集中,诗人表面上似乎要为一座山写意,为一处风景高歌,实质上是以宗教意味鲜明的“灵山”为入思的起点和情绪发散的契机,来袒露内心的声音。诗歌中始终散逸着如瀑的善、醉人的真和神妙的美,令人流连忘返,不忍释卷。

  为了集中展示神妙的另一世界的澄明之境,王学芯精心选取了一些有表现力的审美意象来构建自己的诗意空间。在这独具特色的意象谱系中,有三个意象格外重要,在诗歌情绪散发和思想袒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它们分别是“水”、“火”和“光”。

  水是灵动的,柔顺的,充满温婉与可人的精神气质的,它是许多优秀诗人宠爱有加的审美对象。“近夜山更碧,入林溪转清。”(唐·灵一《溪行即事》)“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唐·可止《精舍遇雨》),“水”在古代禅诗中一再出现,成为禅意传递的重要美学符号。宋人苏东坡还从溪水的潺潺声中领悟到佛法的所在,他由此写下“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四万八千偈,他日如何举示人。”(《赠东林总长老》)的佳篇。而今王学芯对禅佛沉吟抒怀,“水”也成为了诗中寻常可见的美学意象,“树林返起梵音/花草禅定 托钵里的湖水/在唯一境胜中/反射着云上的光点”(《灵山的定义》),“漫天的雪 出现/灵魂喜欢的闲散 漫游片刻/坐进夜深的角落/一座普通寺院/蕴含着全部的潺潺水声”(《坐在寺院的台阶上》),“水流湍急 每波灵巧的水浪/涌上礁石 溅出胸前的花朵/这可以隐喻的现象/不绝地刺激/开裂一个个变化”(《表层的幻觉》)在诗人笔下,“水”的蕴意是多重的,既是鉴照佛趣禅意的镜子,又是与寺院动静相生的灵物,同时也暗示着世界的变动不居。

  与此同时,“火”的意象也频现王学芯诗中:“寂然不动 感官里的火焰/静止 呼吸中/耳边开阔的水波在渴望中移动”(《禅坐》),“在生存里包含太多不测的时候/一棵树伸开眼窝里的山坳/花瓣和香火/从眼前/到不绝的未来”(《在祥符寺旧址》),“蜻蜓驮着钟声悬空不动/翅上的一切钉在全景之内的云下/正午的太阳/像一根冒烟的蜡烛 火苗笔直/坐在端详的眼中”(《驮着天宁寺钟声的蜻蜓》),在王学芯眼里,火的光与热、明与灭等等,都是与佛意相贯通的,凝视并书写它,就有可能将某种禅理佛趣加以揭明。

  此外,王学芯对“光”之意象也颇有心得,情有独钟。一定程度上,“光”是诗人最为钟爱的艺术符号,诗人对“光”观察最细,揣摩最透,领悟也最深刻,将其纳入自己的诗歌言说中也最为频繁。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这部诗集中指涉“光”之意象的诗句也不胜枚举。“在他们崇拜和熏香里呼吸/我注意到一支蜡烛/在光中烧到了核心 而另一支/点燃时 头顶上的星星/都在低落下来”(《在塔尔寺的夜晚》),诗人从蜡烛的燃点中看到光的熠耀,以细节的描绘来呈现信仰的魅力,写得极为传神。“束光炫目 那雪山上的光/发出尖锐的啸声 只有一座座寺庙/躲着眼睛 藏在一片片/既未上升也没有下降的/云里”(《蓝色高原》),这里“那雪山上的光/发出尖锐的啸声”的通感修辞格外令人难忘,正是对“光”所包孕的纯净莹洁内涵所作的形象诠释。

  以宗教题材为切入点,来反映当代诗人的现代性思考,这是现代诗学中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无论对于扩充现代诗歌的精神疆域,还是对于提升其艺术品质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当然,如何将现代性思考与宗教题材表达有机融合在一起,这又是不乏技术难度的写作学命题。王学芯凭借自己拿捏有度、开合自如的美学功力,较为有效地克服了这一写作难度,他在宗教主题演绎和现代性思想表述之间,找到了较佳的艺术通道。

  张德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