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社评版5月22日刊文《盲道为何常被“截断”》引人关注。盲道“断头”不是个别现象。曾有报道,一对稍有光感的老夫妻,多年来没有走过家门前的盲道,在记者的陪伴下,老两口试走了一次,600米的盲道居然遇到了6个难关。
为了让位于树木,盲道在树池边成了断头路;为了让位于一个接一个的窨井,盲道只好委屈地紧挨着围墙;有的盲道上还会立着电线杆。这样的盲道很容易诱导盲人误入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我认为城市道路规划除了设置盲道,更应该关注与落实铺设盲道的细节,让盲道成为盲人出行的坦途。
我曾经在南京江东门附近看见,几处公交车的站台出新后,附近的盲道也跟着出新,出新后重做的盲道堪称规划到位。直行的盲道到了公交站台后分岔。由于站台拉得比较长,这样的盲道分岔在公交站台的两端都设置了。然后,盲道做成坡状,缓缓地从人行道伸向慢车道,再从慢车道铺设的盲道上延伸向站台,中间不间断,盲道过渡和衔接得很好。这充满人文关怀的盲道规划,让人心里感到温暖。
据2013年中国残联统计,全国有1700万盲人,他们的日常出行安全理应得到保证。可是,盲道出现的“盲点”却让人担忧。
我认为,建设盲道,盲人应有一定的发言权。盲道铺设好之后,也可请盲人参与验收。南京 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