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寻找江南最美好的时刻
  《无用的美好》
  
  叶兆言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3月
  叶兆言
  作家。1957年生于南京。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至今。主要作品有《花煞》《烛光舞会》《1937年的爱情》《后羿》等。

  我的籍贯是苏州,多少年来,遇上填表格时必须得老老实实写上,户口簿上也是这么写的。这个说法当然是不准确,首先苏州的作家不答应,苏州的读者也不会认同。其次我的太太更加反对,她清楚地知道这是假冒伪劣,至多也只能算是一个苏州的女婿。我太太在苏州出生,苏州长大,她属于那种土生土长对家乡有着荣誉感的人,对我这种混籍苏州的人非常不屑。

  苏州人对外地人的不认同根深蒂固,他们和我所生活的那个城市南京截然不同。南京人很好客,他们从来不歧视外地人,南京人经常跟着外地人一起嘲笑南京人。在苏州不会这样,老苏州人看外地人的眼光总是很挑剔。

  譬如我的祖父,他是地道的苏州人,我父亲自小在家里说苏州话,可是祖父长期生活在上海,后来抗战又去了四川,我父亲跟着祖父颠沛流离,生长环境总是在变,因此他的苏州话永远也说不地道,结果我祖父经常会皱着眉头纠正他的发音,到了七老八十还是这样认真。在我祖父看来,苏州话是很优美的一种语言,它的语调像音乐一样,怎么能这么说,怎么能这么糟蹋呢。

  又譬如我的丈母娘,她老人家就觉得南京人是苏北人,是江北人,跟她怎么解释也没有用。告诉她南京在长江的南边,我这个女婿好歹也应该算是江南人。可是怎么解释也没用,因为老人家骨子里就是这么认为的。在老派的苏州人眼里,出了吴语区的人都是江北人。我丈母娘的区域观很有意思,她把南京镇江以及苏北的人民,都称之为江北人。再往北一点,过了淮河,那基本上就是山东了。对于老苏州人来说,江北人是一个概念,山东人又是个概念,江北是相对于吴语区而言,山东则代表着整个北方。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这个观点可笑,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已不这么认为了,可是过去的苏州人就是这么想的。这其实是一种很有历史的观点,举一个例子,以我所在的城市南京为例,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它和安徽的省会合肥,究竟谁在南面,谁在北面。很多人都会说当然是合肥在北面,因为从南京去合肥,首先必须往北过江,可是大家仔细研究一下地图,却发现真正偏南的是合肥。记忆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错误,我们觉得自己已到江那边去了,谁也没有想到,江是弯曲的,并不是简单的东西走向。同样道理,江苏境内的南通,虽然是在长江北面,可是它的纬度仍然是南于南京的。

  东吴是什么呢?往小里说,它就是苏州。往大里说,它就是整个吴语区,就是大的东南,相当于整个华东地区。对于北方人来说,东吴就是南方的一大片富庶领土,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苏州。按说东吴的代表,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南京。我们都知道,所谓东吴,其实是指孙吴,也就是三国时的吴国。吴国的首都在哪,孙权死了又葬在哪,这个问题很简单,在座的各位也肯定知道,南京才是东吴的首都,孙权死后葬在南京的梅花山。这就出现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说起东吴,大家约定俗成,首先会想到的不是南京,偏偏是苏州呢?

  这会不会与南京人不再说吴语有关?历史上的南京人无疑是应该操吴语的,可是他们在历史的行程中,渐渐地失去了母语。当然,也可能与孙权的先人有关,我们知道,三国时的东吴,最初是从苏州发迹的。孙权是浙江富阳人,出生在徐州。他的先祖孙武是山东人,这个山东就是大北方,今天关于孙武的出生地仍然有很多争论,大家都争,都抢名人,按照我们苏州人的观点其实没什么可争。反正他真正成名是在苏州,苏州才是他的用武之地。关于孙武的故事,最出名的无过于杀美人练兵,所谓练兵斩姬,这个故事和杀鸡儆猴很像。说老实话,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故事。不喜欢归不喜欢,孙武的军事才能还是值得敬佩。总之一句话,孙武是个很懂军事的人,他的《孙子兵法》成为中国最著名也是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

  孙武的军事才能让阖闾成为五霸之一,古义的“霸”和今天学霸的“霸”很像,是牛气冲天的意思,没有什么贬义,譬如项羽也叫西楚霸王。当然,也可以说是阖闾给了孙武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随着时间推移,历史早就变得模糊不清。不说别的,光是一个读音已让人说不清楚,

  我始终搞不明白是读阖闾还是阖庐,专家告诉我们,在古代,“闾”和“庐”两个字读音是一样的。我对古音没有研究,因此这个问题我真是说不清楚。譬如吴王夫差,这个“差”,到底怎么念,我的心中仍然是没底的。对于过去的历史,我们已经习惯用眼睛去看,很多字都认识,一看就知道谁谁谁,可是再要读出那些古人的名字,读准确,却已经有着相当的难度。

  东吴是我们文明的源头。再往前,就没什么太多的东西可说了。大家可能还知道一个泰伯奔吴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是什么呢?说起来很简单,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吴地是一片蛮荒之地,我们的文明要想追溯源头,就必须提到一个来自北方的泰伯。周王一个叫泰伯的儿子跑到我们吴地来了,在他的带领下,吴地开始被开发。和别的地方的历史一样,东吴的历史也是一个不断地被开发的历史,什么叫开发,说白了,就是不断地加入了人工,让蛮荒之地变得越来越文明。

  我们说南京是六朝古都,这个六朝,打头的便是东吴,而东吴的发源地又在苏州。东吴能够立国,可以成为江南的领袖,就是因为最初在苏州一带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当然,东吴时期的江南,经济仍然还非常薄弱,三国鼎足,其实吴国和蜀国加在一起,才可以勉强和曹魏抗衡。北方的曹魏为什么强大呢,如果细心研究一下,会发现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的北方生产能力远远强于南方。

  东吴和西蜀当年对抗北魏的策略,诸葛亮用的是打仗,老是喊北伐,所谓“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这口号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竖起一个高大目标,让大家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让蜀国始终处于战争状态,始终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战争时期永远是非常时期,而非常时期的日子都不会好过。我们的课本对诸葛亮评价非常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汉族常常遭遇外患,常常是危急存亡,在这样的时候,以攻为守便是最好的策略,抗战自然而然就成了主旋律,而《出师表》便成了最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

  三国时期的西蜀因为战事不断,最穷,东吴相对要好得多,因为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开始坐大,开始对东吴形成威胁,因此在后期,东吴的策略是向北魏称臣,这个策略是成功的,结果东吴最后杀了关羽,收回了荆州。西蜀是以攻为守,东吴则是以守为攻,攻和守都是三国鼎立的国策,但是最后统一中国的还是来自北方的司马氏,我们都知道,魏晋是可以当作一家的,司马氏窃取了魏国江山,不当回事地就拿下了西蜀和东吴。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东吴只是个开创期,江南真正形成气候,非要到东晋才行。东晋是江南兴旺的转折点,不妨跟大家说一说苏州的虎丘塔,这个虎丘塔,据说是整个江南最早的古建筑物。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苏州的两个古塔是江南地区最悠久的,一个虎丘塔,建于五代,一个北寺塔,建于南宋。可以这么说,东晋以前的江南地区,经济已经开始发展了,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相对于北方,它最美好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到了宋朝,东吴的这一片肥沃之地,早已经成为标准的鱼米之乡。说起鱼米之乡,不能不提到江苏的“苏”字,因为繁体字的“蘇”,里面既有鱼又有米,“禾”就是水稻就是米。好像当初故意挑了这么一个字,今天我们说起江苏,简称“苏”,很显然,大家已经习惯了用“苏州”的“苏”来代表江苏。那么这个“苏”字是不是有鱼米之乡的意思呢?

  我想大概不是的,学者研究的结论是,苏州的“苏”其实和苏州胥门的“胥”有关,大家只要上百度搜一下就明白了。

  (节选自《江南的南》一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叶兆言全新散文集,收录了《革命性的灰烬》《痛和善》《无用的美好》《成仁》《江南的南》《以纸窃火》《在另一种语言中》《这一种冷》等名篇佳作。数笔星火炽烈,满纸庄严慈悲。叶兆言不改初衷,带着对平凡人事“忍不住的关心”,用看透世情的冷静与令人尊敬的诚实,同你对面而坐,促膝漫谈:少年人的择选与舍离,奋斗者的孤独与坚守、世俗与理想、认真与坚持……去蔽世界的幻象,还原人生的真相。

  生活的馈赠,往往来自无关功利的付出。“美好”固然“无用”,却有扛起人生的力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