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帮俊
周末,我带着女儿上街玩。临行前,妻子说,回来时给带个外卖当午饭。我笑着说:“当然可以,只不过,你不要催!”妻子答应了。
和女儿在外面玩了约一个小时后,看看时间,觉得差不多要买外卖了。可女儿说:“妈妈不是答应不催的嘛!爸爸,你陪我多玩会。”经不住女儿的要求,我准备多陪她玩半小时。可不到十分钟,妻子的电话来了。我笑着对女儿说:“瞧,催命妈妈来了。”果然,接通电话,妻子大声叫道:“你们怎么光顾着玩,我都快饿死了,还不回来!”其实,离中午吃饭时间还早,只是妻子催习惯了。没办法,只得速买外卖打道回府。小家伙因为没玩过瘾,一脸的不悦。
妻子爱“催”,生活中,处处能见到她催的身影。上个厕所被她催,孩子起床穿衣服被催,帮她拿个东西,慢了点更是催。这让慢性子的我和女儿都很不习惯。因为被她催,时常忙中出乱。她的这道“催命符”紧紧地贴在我们身上,让人很不自在。
在我看来,妻子的“催”,其实也是一种病,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不光催自己,还喜欢催别人。之所以催,是急着想把事情办妥,害怕耽误了。比如,催孩子上学,是怕迟到了。出门旅行上个车,嫌车子开得慢,一个劲地催怎么还不到。
妻子的催,经过一次小病疾后有所缓解。由于长期在催促声中快速吃饭,妻子有些消化不良,医生告诫她,吃饭不宜太快。妻子被迫改变,吃饭不再狼吞虎咽,而是细嚼慢咽。一段时间坚持下来,不但肠胃变好了,性子也没以前那么急躁了。连女儿都说:“我喜欢现在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