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4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说三纲(上)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三纲”与仁义礼智信之“五常”并称为“三纲五常”。这一思想自汉代以后,特别是经过宋明理学的普及和推广,已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代名词了。也正因为如此,在近现代的历史思想文化历程中,“三纲五常”思想一段时间完全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而加以批判和唾弃。当人们说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时,喜欢说“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那要剔除什么呢?人们习惯随口就会提到那就是这一“三纲五常”思想。当然随着这么多年的对中华传统的客观、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求那些属于“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思想”而加以宣传和弘扬。尤其在学理上认识到“仁义礼智信”五常,非但不是糟粕,而是精华,且被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等而得到充分肯定和弘扬。然而,与此紧密相连的“三纲”思想却一直或避而不谈、或尽量往所谓好的方面去解释和认知,从而,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我认为,在讨论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都不能回避对“三纲”思想的认识和评价问题。

  作为儒家的“三纲”概念首先被汉代大儒董仲舒所提出。他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从董仲舒的论述中,可以知道他是将“君臣父子夫妇”归结为“三纲”的,但从下定义的角度来看,还不能将董仲舒的这段话作为对所谓“三纲”概念下的定义。那么,明确以下定义的形式对“三纲”概念进行定义的是东汉时代由班固编著的一部书即《白虎通义》。说:“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所称三纲何?一阴一阳谓之道。阳得阴而成,阴得阳而序。刚柔相配,故六人为三纲。”(《白虎通义·三纲六纪》)从这里可以清楚地发现,所谓“三纲”的原始义,或说本义就是指君臣、父子、夫妇而形成的三对关系性的存在,三对关系涉及六个人。而为什么将此三重关系叫做“三纲”呢?董仲舒和班固都认为那是因为它们取法乎阴阳之道也,而阴阳之道的本质规律则又表现为它们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

  现在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以“纲”这个字来表示这六个人而形成的三对关系呢?所以,就要解释什么叫做“纲”?班固引《礼纬·含文嘉》说:“纲者,张也”。实际上这个定义是在强调“纲”的作用而已,而不能看作是对“纲”的意思的解释。它是在告诉人们,只要引其纲要,万目皆张开矣。我们所熟知的成语“纲举目张”表达的正是此义。《说文解字》对“纲”的解释才指出了它的本义,《说文解字》说:“纲,维纮绳也”。而所谓“纮”是指网之大绳。所以说,“纲”的意思就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于是,我们就可以顺着这一本义来辨析“三纲”了。本义上的“三纲”是指君臣、父子、夫妇这三对关系在整个社会所有关系中是最重要的关系,是具有纲要性质和功用的。换句话说,只要抓住这个“纲”,其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就可以理顺了,张开了,好办了。由此可见,这仅仅是在强调这三对关系较之于其他关系更为重要而已,并没涉及相对的哪一方更为重要的问题。具体说来,从上述的“三纲”定义中,你是读不出来君比臣更重要、父比子更重要、夫比妻更重要的意味的。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由汉人归纳的儒家“三纲”内容,乃是孔子与孟子有关归纳的增减而已。具体说来,孔子提到了“三纲”中的两纲,即君臣与父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而孟子归纳的“五伦”比“三纲”多了两项。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孔子的意思是,作为君要像君的样子,臣要像臣的样子,父要像父的样子,子要像子的样子。具体要像什么样子呢?孟子说得就更加具体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所谓“有亲”就是父子各自做到“慈孝”,所谓“有义”就是君臣各自做到“仁敬”,所谓“有别”就是夫妇各自做到“和顺”。《礼记》的“父慈子孝,夫义妇听,君仁臣忠”,《大学》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此之谓也。从具体的定性中,我们能体会到他们的论述还是符合人性的对待,其中并不存在相对的双方一方以另一方为主的问题,而是重点在强调双方各自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