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生活苏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苏大附一院骨科再获殊荣
杨惠林教授课题组成果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杨惠林教授(左三)和他的团队 苏大附一院供图

  1月8日上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香港大学共同完成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微创治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苏大附一院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杨惠林教授作为课题组团队代表接受了颁奖。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本次大会江苏省内唯一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医学类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第二次获此殊荣。该科室曾因“脊柱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项目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达

  十余年研究硕果累累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骨折,其中最常见的骨折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仅我国每年新增OVCF患者约181 万,预计2020 年将达5000万。OVCF多为老年患者,常累及多个椎体,病情复杂多样,非手术治疗,4年内死亡率高达49.4%;开放手术创伤大、内固定易松动、并发症发生率高。

  课题项目组在2000 年与国际同步开展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OVCF,创伤小,即刻缓解疼痛,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KP 在当时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穿刺可能损伤脊髓或大血管,灌注骨水泥渗漏可引起脊髓损伤或肺动脉栓塞,严重者将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

  为此,课题组团队的数十位骨科专家,历时十余年,围绕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微创治疗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项目组提出“疼痛责任椎体”概念和判定标准,制定了基于“疼痛责任椎体”行微创治疗的原则,使以往分次或放弃治疗的多节段OVCF 患者得到了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改变了OVCF 的治疗理念;提出“OVCF 骨不愈合”概念和诊断标准,并建立了二次调制灌注封堵和骨水泥-骨锚合技术治疗OVCF 骨不愈合,既实现了缺损封堵,又保证了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锚合,使以往未被认识或放弃治疗的患者得到了安全有效治疗;建立椎体精准穿刺关键技术,实现穿刺点、穿刺方向、穿刺深度的精确控制;建立骨折椎体初始高度估算数学模型,实现骨折椎体量化、有效复位;建立基于“时间、温度、压强”三要素的骨水泥梯度灌注系列关键技术,实现安全灌注。

  九旬老人术后三天出院

  97岁的市民夏阿婆,在剧烈咳嗽后出现腰背痛,去苏大附一院求诊,影像学检查竟然提示有5个椎体骨折。面对这么高龄的患者和多骨折节段的病情,杨惠林团队仔细分析夏阿婆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通过创新技术,最后判定出导致夏阿婆疼痛的罪魁祸首,即“疼痛责任椎体”。通过微创KP手术治疗,夏阿婆腰背疼痛迅速缓解,术后1天即下地行走,3天出院。据悉,前不久夏阿婆刚刚度过了百岁寿辰。

  由于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目前,项目组建立的OVCF微创治疗体系,已在我国大多数省市得到广泛应用,并被写入包括美国、英国、比利时、瑞典等多国的诊疗指南或规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