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说忠

  (3)忠是恭敬。恭敬是忠德所表达的第三个意思。“敬”也是《说文解字》对忠的最直接的解释,“忠,敬也”,意思是说忠即是恭敬、庄敬、尊敬、崇敬之情之意。我们知道,恭敬辞让是“礼德”所呈现的意思。孟子曾明确指出:“恭敬之心,礼也”。所以说,“礼”的本质在于“敬”。在先秦文献中,即便是谈论君臣之间的关系,也都是在此意义上使用的,例如为大家熟习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敬”“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君惠臣忠”等说法。当然礼敬与忠敬更多的意义是在解决人与人以及人与事等更广泛范围内的。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礼,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管有多少礼,以及多少形式,但是最终都是要体现出对对象的恭敬。所以古人有言:“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所谓的“毋不敬”,意思是说,身心内外不可使有一点不恭敬之意。一个国家要立需要知礼,一个人要立需要知礼。“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人行事要恭敬而不懈怠,这就是忠德与礼德所欲共同彰显的德行和精神。有了这种德行和精神,就会产生团结和谐的局面。换句话说,和谐局面是靠礼敬而获得的。《论语》中所说的:“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都是在这个意义对礼敬的作用加以肯定的。概而言之,忠的精神是礼敬,而礼敬的本质即在于恭敬、谦让。由此,忠德就表现为“礼敬”之德也,从而实现了忠与五常之礼的相融互通,我姑且以“忠敬”表述之。

  (4)忠是向善。教人以善,导人以善,是忠德所表达的第四个意思。“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滕文公上》),这应该说是“忠德”所蕴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它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简单地说,忠德是要让人向善的德性。从忠德的这个意义上说,它所强调的是人之为人的一个天生能力的问题,而这又恰与“智德”所要表征的意义是相同的。作为五常之德的“智”,是最难把握的一个德目。我曾强调指出过,五常之智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聪明、知识和智慧,而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良知,它是所有道德的基础和判断所有道德真假的标准。换句话说,智的本质乃是在于能保证所有道德的不离不去,也就是真正实行所有道德者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才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如果要对五常中的“智”给出一个本质属性的话,那么,我认为就是“善”,再确切一点说就是“至善”。如此,智与善就在人之为人的本性上得到了重合与相通。而我们所讨论的“忠德”之一的属性及其功能正是在于能够将人之为人的本性呼唤出来呢!概而言之,忠的精神是智善,而智善的本质即在于良知、向善。由此,忠德就表现为“智善”之德也,从而实现了忠与五常之智的相融互通,我姑且以“忠善”表述之。

  (5)忠是诚信。不欺竭诚,不虚诚信是忠德所表达的第五个意思。《增韵》说:“忠者,内尽其心,而不欺也”,《六书精蕴》说:“忠,竭诚也”,这里是强调发自内心的绝对不欺、诚实和诚信之义。一个“尽”字,一个“竭”字来规定不欺与诚,是为了强化忠德在诚信层面的绝对性与神圣性。这应该是表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德”“信德”最深层的内涵。另外,与忠德上述所蕴涵的意思和精神所不同的是,此处的忠德所表示的诚信和不欺之义,与五常之信德的意思是完全吻合的。大家知道,《说文解字》说:“信,诚也”,这就是说,信就是诚,诚就是信,可见,“信”“诚”可以相互解释。《字汇·人部》说:“信,不疑也”,孔颖达疏:“信,不欺也。”所以,从正面说,信就是真诚,真实;从反面说,信就是不疑不欺。合而言之,诚信的意思就是诚实不欺。而“内尽其心,而不欺也”,“竭诚者”那是忠德所要表征的精神实质啊,一个“尽”字,一个“竭”字则充分体现出忠德在提倡诚信上的绝对性和神圣性。概而言之,忠的精神是信诚,而信诚的本质即在于笃实、不欺。由此,忠德就表现为“信诚”之德也,从而实现了忠与五常之信的相融互通,我姑且以“忠诚”表述之。

  由上可知,由爱、正、敬、善、诚而组成的忠爱、忠正、忠敬、忠善、忠诚的忠德精神与仁爱、义正、礼敬、智善、信诚的仁义礼智信五常精神实现了互通互融。总之,忠德具有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全部意义与价值,我相信,当具有了上述的认知,忠德在中华传统道德中的重大意义和巨大作用就会清晰可见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