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8版:12·13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升级版《南京大屠杀史实展》震撼亮相
2000多张史料照片、900多件文物,诉说那一场人类浩劫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
  约翰·拉贝的雕像
  和平墙
  “遇难者300000”纪念装置
  石南阳捐赠父亲石美瑜在谷寿夫判决书上使用的印章
  克里斯托弗捐赠曾外祖父约翰·拉贝使用过的印章
  《屠·生·佛》油画
  《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
  宋有贵和宋杨氏的“安居之证”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英文原稿
  扫码看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视频
  扫码看南京大屠杀史实展VR实景

  12月13日,经过一年多策划、改造的《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震撼亮相。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日军暴行画面、死难者遗骨坑、丛葬地土罐、谷寿夫死刑判决书底稿……展览共设八大板块,2000多张史料照片、900多件文物,向公众展现了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的浩劫、全人类的共同记忆,以及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现代快报记者探馆发现,在展厅内,观众不仅可以“对话”幸存者、聆听口述历史,还可以翻阅“铁书”中的大屠杀死难者名单,通过电子屏幕查询南京保卫战殉难将士名录,以及朗诵拉贝日记等方式,触摸历史。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鹿伟/文 赵杰/摄

  探馆

  将影像定格,永远凝视着这段民族伤痛

  沿着由1万多盒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组成的档案墙拾阶而下,进入“12秒”流星装置。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黑色的幕墙上,非常多的人名很快浮现,又逐渐消失,耳中则听到“嘀嗒”声。“人们常说,生命如繁星。在这里,每隔12秒就能听到一颗流星从高空坠落的声音,寓意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每隔12秒就会有一条生命消失。用速度概念的独特方式,表达对逝者的缅怀。”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往里走,进入序厅,大厅正中的“遇难者300000”纪念装置醒目震撼。序厅四周,布置着“历史的凝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一共有1213张照片。其中,左右两边布置了1113张已经离世的幸存者黑白照片,后面墙上则对称排列着100个彩色的照片灯箱,是截至2017年9月30日,100位登记在册、仍健在的幸存者,包括李素云、杨翠英、朱秀英、夏淑琴、常志强……仔细看,你会发现,佘子清和管光镜两位老人的灯箱是暗的,因为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前夕,83岁的佘子清老人和100岁的管光镜老人相继离世,他们的灯箱相应熄灭。

  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名。

  场景还原,80年前的南京城就这样沦陷

  穿过高大扭曲的南京城城门,进入史料陈列展。展览分为《南京沦陷前的形势》《日军进犯南京与南京保卫战》《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人道主义救援》《大屠杀后的南京》《战后调查与审判》等八大板块,全面介绍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形成的过程。

  展厅中还设置了日军大轰炸后南京街道的场景复原,走在其间,可以听到轰炸的声音,看到南京城到处焦土瓦砾、破败不堪。

  再往前走一点,是血战光华门的场景。“整个南京保卫战中,打得最惨烈的就是光华门之战。当时,双方拉锯式的战斗中,城门屡遭日军炮击,三次被洞穿,又迅速被守军填堵,并组织有力反击……”在场景还原处,观众可以看到第八十七师259旅少将旅长易安华的瓷板像,这是国宝级文物。这块瓷板遗像是易安华牺牲后,江西景德镇专门烧制的,上面有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题词。

  无声控诉,死难者遗骨坑唤醒记忆

  在《日军在南京的暴行》部分,大量的照片、文物,以及亲历者的证言证词,让观众仿佛触摸到当年的历史。

  展厅中,死难者遗骨坑原址,采用“黑匣子”的方式来展陈。“黑匣子”的四周,镌刻了包括江东门在内的日军屠杀地点地名和死难者名单。

  “死难者遗骨坑内一共有19具遗骨,是2007年纪念馆三期扩建时发现的。当时,经法医鉴定,确认这批遗骨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遗骸。”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象征记载真相的“黑匣子”,将19具死难者的遗骸原地原貌地保存在展厅里,就是要唤起大家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黑匣子”的边上,是摆放了17个土罐的白墙,白墙上有证人证言。而17个土罐里,放着17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的泥土。“将丛葬地的泥土和证人证言在这里进行集中展示,既是对死难者的哀悼,更是提醒我们勿忘民族之殇,共同维护家园和平。”现场工作人员说。

  致敬国际友人

  马吉的摄影机展出

  在《人道主义救援》板块,特别向国际友人当年的义举致敬。

  1937年12月,在腥风血雨的南京城里,德国人约翰·拉贝与诸多国际人士一道,设立了南京安全区,尽最大可能拯救了许多无辜平民的生命。在展厅里,安全区板块的灯光最为明亮,象征着黑暗中的一抹温暖。

  在这里,有3位国际友人的雕像,其中包括美国牧师约翰·马吉,还展出了马吉当年使用的摄影机和胶片盒。

  “南京大屠杀期间,马吉牧师拿着这架16毫米的摄影机,秘密拍摄了日军屠杀暴行。“2002年10月,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先生把它捐赠给我们馆。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这架摄影机及胶片母片列入其中。”工作人员介绍。

  此外还展出了约翰·拉贝、罗伯特·威尔逊、明妮·魏特琳、约翰·马吉等国际友人的遗物。

  现场,罗伯特·威尔逊的儿子读起了1935年11月15日威尔逊与金陵大学签订的合同,“我爸爸当时在这里的年薪是960多美金,这份合同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展览很震撼。”

  看点

  900多件文物中170多件是国宝

  与10年前建成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基本陈列《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陈相比,改造后的展陈设计有不少亮点。比如,新展陈有900多件文物,其中,170多件是一级文物。

  《屠·生·佛》油画

  这是1991年旅美画家李自健先生应台湾星云法师邀约创作的三联画《屠·生·佛——南京大屠杀》。这幅油画以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真实再现1937年侵华日军在南京的屠城暴行。画分为三联:左联为“屠”,中联为“生”,右联为“佛”。整个画面构图形成一座“山”的形状,寓意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铁证如山。这幅记录历史史实的油画作品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中文版

  1938年初,英国《曼彻斯特导报》驻华记者田伯烈撰写了《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第一次完整地向全世界公布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中文版已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宋有贵和宋杨氏的“安居之证”

  大屠杀后的南京城一片破败,日本为加强对南京的控制,由特务机构操控成立了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这是由南京特务机关给市民发放的“安居之证”。安居证上的文字大意为“×××对日本帝国军队没有恶意”。该文物系南京大学宋东方搬家时,意外从爷爷遗像框后发现,于1998年捐赠给纪念馆,2005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英文原稿

  1997年,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档案的基础上,撰写了一部轰动世界的英文畅销书《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该书为西方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张纯如留下的这份唯一的英文原稿由张纯如的母亲捐赠给纪念馆,2015年,该文稿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