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8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古琴非遗传承人桂世民古琴专辑《桐梓问道》发布
筹备两年多,首张专辑终问世
  金陵琴派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桂世民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吉星 摄

  昨天,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金陵派古琴”艺术名家桂世民古琴专辑《桐梓问道》发布会在南京举行。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该专辑集金陵派三大保留曲目《良宵引》《关山月》《普庵咒》,更有《长门怨》《阳关三叠》等共九大古琴名曲于一辑,可谓桂世民的心血之作。

  

  见习记者 马壮壮 韩雨霁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筹备两年多,《桐梓问道》终问世

  古琴,中国的传统乐器,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为文人骚客们所喜爱,又被视为高雅的代表。而你知道吗?金陵派是古琴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派别,以肃穆超然的风格著称。在南京就有一位金陵派古琴大师,他把自己四十余年的古琴积淀凝聚到了一张专辑中,希望行云流水、连绵不绝的古琴声能有更多人听到。

  初见桂世民,只见他一袭古装,精神矍铄,儒雅端庄。桂世民已年过六旬,说到第一次与古琴结缘,已经有四十余年了。四十余载的潜心研习,全面细致的融汇总结,让桂世民形成了以金陵派为主干的独特琴风。《桐梓问道》这张专辑也凝聚着桂世民的心血,据桂先生介绍,筹备这张专辑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共收录了9首曲子,都是流传了千年百年的古曲,每一首曲子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表达出不同的意境。

  从外表上看,这张专辑像是一本书,打开这本“书”,除了一张以灰蓝色为基调的光盘,里面还分别罗列了9首曲目。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琴艺,桂世民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因此,这次桂世民特别为每首曲目配上了亲自题写的古诗和绘出的扇画。“一缕清风拭明月,秋虫唧唧作和声。南窗竹影抚幽意,奈何良宵未了情。”这首诗叫做《良宵引》,也是专辑《桐梓问道》的第一首古琴曲。

  琴技要与文化底蕴相辅相成

  作为古琴大师,光从琴技上来讲,桂世民的琴技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不同琴技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从而表达出抚琴人想抒发的情绪。”桂世民说,当想要表达哀怨的情感时,指法就要缠绵一点;当想要表达愉悦的心情时,指法就要灵动一点。

  但是只有高超的琴技是远远不够的。桂世民解释说,由于和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现代人的视角可能深入不到那么久远的年代,所以传承人要在历史、文化、文学、诗词歌赋中多下工夫,才能更接近古人的创作精神。“如果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未必能弹出好的曲子;反之,只有娴熟的琴技,却缺乏文化底蕴,也表达不出曲目的意境内涵。”桂世民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这张专辑中收录的9首曲子,都是桂世民根据古曲二度创作而成的。说到二度创作,桂世民介绍说,二度创作的难度并不比原创小。“第一,要了解原创的年代。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不同,审美也不同,所以进行二度创作就要读懂曲目所属年代的历史。第二,除了读懂年代,还要读懂作者,古人在作曲的时候也有不同的心境。而这些都和文化底蕴的累积息息相关。”桂世民告诉记者,二次创作主要是尽量解读古人在曲子上倾注的情感,而不会加入自己过多的想法。

  未来传承,要留住根也要符合时代特性

  2003年,中国古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借着这一缕东风,古琴的发展日益蓬勃。

  作为江苏省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金陵派古琴”艺术名家,桂世民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如今爱古琴的人越来越多,这对古琴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桂世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是值得喜的地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忧。因为很多新兴古琴爱好者对古琴没有深入的了解,更多是把古琴看作一种演艺行为,这就会给传统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桂世民采取的态度是在接纳新时代审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传统的坚守。“每个时代都有它不同的声音,我们要让它有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桂世民说,但同时要守住“根”,因为对珍贵的传统文化经典来说,传承更为重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