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对个人进城史的记述,又有对激进城市化的文化反思
“官墙里是一条小巷,我曾在那里租住,那里是我个人城市化的节点……”翻开本书,阎海军首先给读者呈现了这样一句寓意深刻的话。官墙里既是阎海军城市生活的起点,同时也是他浑身依旧保留浓郁乡土气息之地。如果说曾在2015年引起舆论高度关注的《崖边报告》是阎海军长年对西部乡土的抵近观察,那么本书则像是他站在城乡接合部,对乡土的深情回望以及对故乡未来的展望。
本书共分为根魂、乡野、乡建、城记、艺文、行旅、闲话等七个部分,记录的是阎海军这个出生于农村的基层媒体人十年间往返于城市和乡村所经历的裂变与浮沉,其中既有对个人进城史的记述,又有对激进城市化的文化反思。
我们常说穷则思变,思一思不要什么成本这个容易实现,但要想求变真的很难。尤其是对地瘠民贫的乡村而言,走出乡村的路径异常狭窄,除了读书再就是当兵,至于像浙江草根商人那样群体性爆发不易复制,既因地域文化所限,也因地理条件等原因的掣肘。
在作者的亲人中,有两个人的命运呈现出强烈的对比性。二哥考取大学终于跳出了农门,而姐夫虽然在乡镇搞电焊能过上不错的日子,可一旦搬到城里,生意便大不如从前。改革开放后,无数泥腿子试图摆脱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准备洗脚进城,但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种种区别,还有制度上的障碍,犹如一条条横亘在面前的鸿沟,首当其冲的便是城乡的户籍差别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便进城农民有了一些钱,但受限于户籍制约,子女就学问题始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当农民渴望进城,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向往城市生活的同时,乡村人力的空洞化与精神的空心化愈加明显,许多传统手工艺失传,比如木工、漆工还有许多小吃小玩艺,取而代之的是大批廉价但也低劣的工业化制品涌向乡下,进一步加剧传统手工艺的消失速度。另一方面,随着新的经济秩序向乡下四处扩散,故乡原本延续多年的互助机制受到挑战。本书提及的农村盖房左右隔壁无偿帮忙的现象笔者老家过去亦稀松寻常,但今天几乎全部让位于市场承包制。
确实有一些进入城市的人试图把先进经验带到农村,但面对乡土传统力量的惯性,即便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也不过是一个城市的外壳,各种习惯一如既往,毕竟乡村不是城市的复制品。这同时表明,传统力量往往隐藏于无形之中,对乡土传统的改造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者着重书写的几个“见过世面”的小伙子鼓捣的乡村春节联欢晚会着实令人眼前一亮。虽然东拼西凑的第一届乡村春晚多有不足,但也成功吸引了周边的乡村艺人,同时也融入了城市的文化气息。更主要的是,这个小小的舞台成了凝聚村里男女老少的场所。乡村春晚的成功举办表明,乡土改造并非禁区,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共鸣点。
传统乡土的确应当尊重,但死守乡土,只会固步自封,日渐式微。而改造乡土也并非就是另起炉灶,没有传承,便只有断裂,一同断裂的还有传统族群关系。毫无疑问,城镇化的潮流不可阻挡,那么怎样在顺应潮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乡土特色,这或是当前最值得思索的重大社会命题。禾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