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6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说无为

  三

天道无为与人道无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道无为”,一是“人道无为”。天道无为是专指自然界万物的无为无造,自相治理,自生自灭。通俗地说,天道无为是一种没有任何人参与的纯任自然的行为现象。例如日月轮转,四时交替,原始山林中的花草树木自由天地养育,自开自落。而人道无为是属于“人化自然”以及“社会治理”“人事处理”“人生经理”等范畴。通俗地说,人道无为是在有人参与下的依顺自然的行为方式。例如栽树养花,耕种庄稼,这里一定有人的行为的诉诸,浇水灌溉,剪枝施肥。但在这一“诉诸”过程中,还有一个如何按照对象自身本性和规律去做的问题。老子的“无为”思想主要是讨论在有人参与的“领域”如何贯彻他的“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无为”精神的问题。

  社会意义上的“无为”。在老子看来,虽然社会政治领域完全是一个由人运作的场所,但也存在一个如何按照“道”“自然”“无为”来治理的问题。换句话说,老子人道无为的思想都是在“始制有名”以及“化而欲作”后提出的,即当人们开始实行制名分类的社会活动以及当欲望兴起以后,就始终存在着一个如何效法道、合于道以及用道的真朴来镇服的问题。这也就是老子最著名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思想。实际上这一思想的中心正是让人们向天地自然学习,学习和效法它们的无为无造,自相治理的本性。由此建立起他的“无为而治”思想。老子明确告诉人们“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说,依照“无为”的精神办事,那天下便没有治理不好的。

  无为就是让民自化而不加以干涉。老子通过对“天地”之性的概括来让圣人去效法“天地”之性而为。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那么,作为体道的圣人就应效法天地自然的品格,对待人民亦同祭祀用的草狗,只是任其自作自息。老子始终遵循着他的人道法天的思维方式,并着重强调天地万物的“自”的功能和属性。老子说:“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这是说,万物会自动归顺,天地阴阳交合而降下甘美的雨露,没有人给它下命令,但它能自然地均匀分布。天道与人道,其间的逻辑是,天道无为无造,自相治理,而作为效法它的主体的人道,当然也要无为无造,自相治理。所以说,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就是在这一系列“自宾”“自化”“自定”等样态下而得到具体呈现。正因为如此,在老子看来,“太上,下知有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意思是说,奉行无为而治的最高明的领导者,应当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下面的人仅仅知道他的存在。意思是说,他的存在对于下属来说不感到有任何的压力和恐惧。要使自己保持悠闲自得的样子,对下少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事情办妥,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无为就是使民清静而不加以纷扰。而使人民处于“自宾”“自化”“自定”的“自理”状态下,其前提是要保证统治者、领导者做到清静。换句话说,统治者、领导者清静无为了,那么人民当然地就出现一系列的“自”的状态。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意思是说,我不有为造作,人民自然化成;我不躁动妄兴,人民自然正定;我不妄为生事,人民自然富足;我不贪婪纵欲,人民自然朴实。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子上述的无为主张,是直接对着在上者种种躁动性和妄动性的有为之举而发的。他所要得出的结论就是,只有断绝妄作的欲念,心灵才能得到宁静,如此天下亦将会自然安定。“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此之谓也。清静了,自然就不会纷扰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著名论断,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而立论的。他认为,治理大国要像烹煎小鱼那样。道理在于,小鱼肉嫩,烹煎它时不能多翻动,否则便会烂。老子将治理大国比喻为烹小鱼,正是要告诫统治者应安静无为,不要兴事折腾人民,不要生事纷扰人民,如此也才能成为天下的统治者。“清静为天下正”,此之谓也。可见,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的实质正是体现在“清静”二字之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