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2版:新副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4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也好芦蒿这一口

  □杨龙

  南京人好吃草举国闻名,有一个这样的顺口溜来形容南京人的“不良嗜好”:南京人“不识好”,一口白饭一口草;枸杞头、马兰头、香椿头,顿顿要吃三样头。南京人对野菜喜爱程度可见一斑。然而,我曾遇到一家都对南京芦蒿情有独钟的北京人,其痴迷程度绝对不亚于我们南京大萝卜。

  二十年前,我所在的单位请来了北京一位姓段的工程师负责施工。由于工程进展较为缓慢,段工程师急得直上火。

  为了一表地主之谊,我让妻子备上几样家常小菜款待一下段工程师,为其减减压。妻子买来南京特产盐水鸭,煮了螺蛳,炒了芦蒿。谁知道这位北京人嫌吃螺蛳太费事,对清炒芦蒿却是情有独钟,赞不绝口直喊好吃。当闭路电视改造工程进行近三分之一时,段工程师要回北京单位领取设备器材。临走的前一天,他特地从农贸市场买了二斤芦蒿跑到我家来,要求我妻子教他如何炒芦蒿。妻子便从择芦蒿入手,手把手地传授做芦蒿。并告诉他芦蒿最好是清炒,旺火急就。除了少量油、盐外,不放任何佐料,这样才能把芦蒿的本味最大限度地烹烧出来。

  没过两天,段工程师从北京又回到南京。他无比兴奋地告诉我,这次回北京他一共带回去十斤芦蒿。他按照我妻子传授的方式,如法炮制了一盘清炒芦蒿。上桌后,被他全家人“一扫而光”。尤其是深受年迈老母亲的钟爱,并发出了“让我又吃到了大草原的味道”的感叹。一再嘱咐家人把带回的芦蒿择净整齐,用塑料袋分成几小包装好,存入冰箱待日后慢慢享用。原来段工程师的祖先是随成吉思汗入京的正黄旗,是蒙古族人。没想到,南京芦蒿的“青邦蒿子味”竟让北方人吃出了大草原的味道,唤起了对遥远故土的思念。

  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段工程师每次回京都会带上数量不菲的芦蒿回去孝敬老人。而我只要去北京出差,也会特地为他捎带上一些择好的芦蒿。直到前几年段工程师专程打来电话,告知现在北京的农贸巿场也能买到芦蒿,不用再麻烦了,从而结束了南京芦蒿的“南迂北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