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治污,当避免“积重难返”的情形。以短期目标考核,有助于及时处置污染问题,不至于积少成多。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3月20日,环保部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出一条信息:季度水环境恶化严重城市将被约谈。这可称为“按季度约谈”,对应的是目下水环境治理中的焦点问题,很有必要。
环保部就水污染情况约谈地方主政者,已有先例。
2016年11月,环保部对山西阳泉市、陕西渭南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督促两市政府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定责任,深化大气和水环境治理,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尽快遏制环境质量恶化趋势。
不过,按季度水环境情况约谈,这是首次。
阳泉市、渭南市被环保部约谈的起因是,2016年1至9月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在逐月分析全国水环境形势的前提下,按季度情况约谈的好处至少有三点。
其一,对地方的治理,“逼”得更紧,不容中间“偷懒”。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地查看,给地方政府制造的压力,远远大于按年或者按若干季度约谈。地方政府唯有勤奋作为,才能不被纳入环保部的约谈名单。
其二,对污染的控制更有效。污染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治污,当避免“积重难返”的情形。以短期目标考核,有助于及时处置污染问题,不至于积少成多。
2015年1月,环保部西南环保督查中心就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约谈了昆明市人民政府。相关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底,流域规划项目完成率仅为22.8%,2013年度纳入考核的31个断面仅有9个断面达到了考核要求,连续两年年度工作考核结果均为差。
对流域的污染情况“会诊”,时间跨度不宜长,否则就容易把小病“养”成大病。这方面的教训颇多。
其三,此种评价机制更为公平。在考核期较长的情况下,不排除一些地方起先懈怠,最后阶段“抱佛脚”、赶绩效。这样的治理方式显然有违治理初衷,应予遏制。
当然,建立了按季度约谈的机制,被约谈的城市或许会增多。
环保部水司司长张波在会上说:“如果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城市增加,约谈的城市也会增加,但是我并不希望约谈太多,因为如果那样,就说明我们的局面比较严峻了。”
但毫无疑问,一时多约谈,是为了今后不约谈。“短期约谈制”给治污带来的推动力,时间可以验证。
事实上,过去的约谈机制,是需要“修补”的。
这些年,围绕环境保护,多个地方从省到市,甚至区县都建立了约谈机制。但是这些约谈机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约谈前的考核期跨度较长。
按季度约谈,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深谙规律,也符合民意。希望这样的机制能够广为推广,地方也能加以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6月,针对官方媒体报道大同、吕梁、长治、忻州、晋中5市12个河流断面水质出现恶化状况,山西约谈了大同、吕梁、长治3市政府和忻州、晋中两市环保局。
不过,此后被环保部约谈的阳泉并不在此列。尽管这有报道未提及阳泉的客观原因,而且山西是否已就水污染建立约谈制度也不得而知,但是,按季度分析和约谈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