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江苏人的微信朋友圈,被八个字华丽丽地占领。
一句“聚力创新 聚焦富民”,鲜明而坚定。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精准勾画出未来5年的新模样,从大江苏的气质,到每个人的钱袋。
看着这“两聚一高”任性刷屏的节奏,你一定也会感慨,看似高大上的党代会,原来也是这么接地气、接网气!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郑春平 鹿伟
入眼
18日上午开幕的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向新媒体敞开、向更大范围的网友敞开。备受关注的党代会报告,通过各大网站、客户端的直播,完完整整、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数百万乃至千万网友眼前。
或许每个人听下来,都各有击中自己内心的地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聚力创新 聚焦富民”这八个字仿佛有魔力般,聚集了所有人的关切,从31页、16000多字的报告中跳脱而出。
“因为,这就是报告的‘眼’。”参与报告起草的相关人士对现代快报记者表示,创新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富民是解决发展的目的问题。在报告起草过程中,一度面临的不足便是缺少一个“眼”。而最终的这个“眼”,是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过程中,由省委书记李强亲自确定的。
为何要强调“聚力创新”?是因为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动力如何接续转换,下一步新的动力在哪里,是摆在江苏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放眼看国际,以科技为龙头的创新是主要的竞争力。具体到产业,核心技术与高端产业链更是必争之目标。无疑,创新应该成为江苏下一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才能提高江苏产业的竞争力。
为何要强调“聚焦富民”?这得回归到发展的本义上来,“最终还是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正如报告中提出的,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有些地方老百姓收入还不高。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走心
如果说,创新和富民的奋斗目标让这份报告格外“入眼”,那么毫不夸张地说,浓浓的民生情怀,更让这份报告格外“走心”。
18日上午的大会报告,代表们手中的笔几乎停不下来,有人圈下了一处又一处“民生”,有人关注有多少处“百姓”……这些高频词,好比一个个音符,组成一支强大的合奏曲,弹奏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在说到未来5年经济发展质量要更高这个目标时,提出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这“三个口袋”更加充实。
值得关注的是,“三个口袋”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居民收入,其次是企业利润,再次才是财政收入。
这样的排序再次印证,发展的本义最终还是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然而,光是口袋鼓了,就一定是好日子吗?显然未必。
不少党代表在听报告时,画下了大段大段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要努力使江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尤其是来自沿江八市的代表,更是忍不住齐齐点赞——报告中的一个提法让人眼前一亮,即要以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为纽带,推进沿江城市集群发展、融合发展。按照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推动沿江两岸现有产能改造提升、有序转移,腾出高端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空间,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不少代表认为,上述提法的出现只是开端,“相信并期待着省里尽早拿出更具体的规划和行动!”
聚力
如果有人问,一份“入眼”而又“走心”的报告,背后要经过多少轮修改和打磨才能引发强大的共鸣,答案可能很难精确。因为,这份党代会报告起草历时近6个月,数易其稿。“几乎每一处提法,尤其是涉及方向和目标的,都经过了扎实的调研和讨论。”
以备受关注的沿江八市融合发展规划为例,省委书记李强曾亲自乘轮船沿江调研。正是这次调研,让江苏治理和保护长江母亲河的决心更加坚定。据悉,李强调任江苏后的40天,跑完了13个市,后来是50来个县……而“两聚一高”,正是调研期间与各地干部群众探讨和征求意见中形成的共识。
据参与报告起草的相关人士介绍,7月上旬至8月中旬,调研组分赴全省各地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省级机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和党代表的意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起草组形成了提交省委常委会的讨论稿。省委常委会先后于9月8日、9月26日、11月7日、11月16日,4次讨论党代会报告。根据省委常委会的决定,将报告征求意见稿印发全省党内一定范围组织讨论、征求意见。10月19日和21日,李强分别主持召开了三个座谈会,征求党内老同志、民主党派负责人及无党派代表人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基层党员代表的意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闭幕后,对照六中全会精神,着重对全面从严治党部分作了修改。11月14日,省委召开十二届十四次全会,讨论并通过了省党代会报告,决定将报告提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