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潜藏着教育资源,都应该让它们会说话。但是,怎么说话、说什么话,其实都大有文章可做。南京的金陵中学岱山分校就有一座“会说话”的钟楼,人们发现,这个时钟并不是全天候报时的,每天它只在早上7点、中午12点、傍晚6点三次敲响。
只响三次,是希望钟声不要过多干扰、影响师生的工作、学习,也不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三次敲响,是想提醒师生每天至少早中晚几个时间节点检视自己,即“三省吾身”。
而钟声的三次响起,与当下流行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异曲同工。
学校的书声、铃声,往往是最具感染力的,而这样的“钟声”,既有对社会“众生”的观照,也有对学生“终生”的关切,成了一份特别的“校本课程”。有趣的是,在海峡的那一边,台湾大学也有一座纪念钟,人称“傅钟”,悬挂在行政大楼前的草地上。令人称奇的是,这座钟每节上下课都响21声。为什么总是21声?台大的校长一般会在新生始业上抛出这个问题,勉励新生主动求知寻找答案,四年后的毕业典礼上还会再问一次。而今,好多人都已经知道它的答案了,那是因为已故台大校长傅斯年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的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南京 周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