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在心脏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就好像守护门,血液流过后,立即关合,我们便能听到“咚咚”的心跳声。一旦它出现了问题,保守治疗效果甚微,必须手术置换。每种手术置换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易感人群”如何预防心脏瓣膜病?江苏省中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陈振强教授做出了解答。
通讯员 冯瑶
“零部件”置换有“保质期”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属于较成熟的手术。置换的心脏瓣膜有两种:生物瓣和机械瓣,前者缺点是有“保质期”,十几年后会老化,后者缺点是要服用抗凝药,定期查血。近几年,已有三十多例患者由于瓣膜老化进行心脏的二次手术,他们中多数患者来院治疗时症状较重。
今年61岁的老叶,14年前突然出现浑身乏力、动则气短的症状,后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由于其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影响到全身血液循环,还伴有严重的胃溃疡、胃出血。当时,陈主任为老叶换了生物瓣。术后十几年,老叶基本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前段时间,他感觉心慌气短,症状越来越重。陈主任表示,这是明显的生物瓣“保质期”到了,出现老化的情况。靠药物无法改善,只有手术进行瓣膜置换才能根本解决问题。鉴于老叶目前胃溃疡痊愈,这次陈主任为老叶置换了机械瓣。
“易感人群”如何预防?
多种因素会产生心脏瓣膜病,我国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多见,病程可达十几年以上,青睐中青年人。早期没有任何感觉,随着疾病加重,会出现活动后气短、劳动力下降,重者造成病人死亡。以下八大类心脏病易感人群要引起注意:
1.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年龄大于55岁的女性;2.吸烟者;3.高血压患者;4.糖尿病患者;5.高胆固醇血症患者;6.有家族遗传病史者;7.肥胖者;8.缺乏运动或工作紧张者。
陈主任建议,首先要预防感染,防止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风湿活动、加重病情;其次要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可增加心脏的代偿能力,但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另外,要合理饮食,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最后做好定期检查,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专家名片
陈振强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心脏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心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心脏、大血管及食管、肺、纵隔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1999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同期冠脉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年在国内首次开展心脏瓣膜电视直播手术。200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小切口心脏多瓣膜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展的“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的临床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多项科技进步奖。
门诊时间:星期二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