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只“割肉”不“增肥”,提速降费的“动能”必然逐渐枯竭。在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创新上不断发力,拓宽营收空间,是既持续提速降费又能保证收益的关键所在。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提速降费一周年,三大运营商秀出提速降费成绩单,2015年三大运营商因提速降费少收了400亿元。宽带速率也呈现大幅度提升,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用户可用宽带平均下载速率从4.25Mbps提升至9.46Mbps。
不过,超七成网友认为,过去一年,对“提速降费”感知不明显,运营商的相关服务,也没有太大改观。
新华社报道提醒,2016年,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还有大动作。我国通信资费今年将继续下降,网速和网络覆盖将持续提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网友的“感知不明显”不是无理取闹。运营商确实需要拿出“同志仍需努力”的精神。
当然,对于运营商做出的努力和继续发力的态度还是应该认可的。
“感知不明显”确实有客观原因。在“大数据”和个人体验之间,确实存在着“壁垒”。按照13亿用户计算,去年我国平均每人每月省2.6元。感觉自然不是很明显。而老旧小区光纤改造存在巨大困难,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一些小区时至今日仍无法升级带宽,只能用ADSL拨号上网,网速与10年前没有任何改变。
而新华社昨天播发的评论直言:在提速降费过程中,一些运营商通过强制搭售、高价套餐等手段,让用户在享受提速便利时依然承受高资费。一些运营商为了维护收益,通过一些看似实惠的手段来忽悠用户,难怪有用户质疑:速提没提感觉不明显,钱倒是没少花。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但直到去年年中时,运营商提速降费还有多个方案没落地,引来官方、民间一轮又一轮“喊话”。提速降费“挤牙膏”,让人感觉到运营商有点不情不愿的,客观上也促使不少用户“反感”,无形中稀释了提速降费带来的获得感。
要是一开始就风风火火地提速降费,人们的感觉就可能好得多。
一年来,提速降费成绩不小,潜力仍很大,距离群众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虽然不能排除个别用户“吹毛求疵”,但总体上,人们的“不满足”并不无理。运营商面对用户的“叫喊”,不仅不该委屈,恰恰该作为继续提速降费的动力。
在运营商新的增长点还不是很多、很明晰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速降费确实存在诸多难点。但“难点”也是“作业点”,攻坚克难,就能打开新局面。例如,虽然2015年新套餐部分降价了,但绝大多数老套餐资费没有变化,把这类问题解决好,“让市场向过高、不合理的费用施压”,降费的空间自然又大了一片。
说到底,只“割肉”不“增肥”,提速降费的“动能”必然逐渐枯竭。在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创新上不断发力,拓宽营收空间,是既持续提速降费又能保证收益的关键所在。运营商能不能做好这个功课,是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