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5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与这个世纪的艺术一道出航
  《缪斯之约》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6年3月

  探究人类艺术博物馆与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本不应当是顽固、孤苦、仓皇、食古不化的纸面作业

  这是一个刮风的下午,幸而我身处美术馆中,有高大坚实的石墙,色彩各异的天然石块隔绝恶劣天气,使我可以专注于手上的书本与纸张,而不受寒潮的影响。

  我恰好看到这本书,并且很喜欢读。此书涉及近20座欧美艺术博物馆,甚至还包括一些小而精当的美术馆。我合上这书本,首先记得的是下面这样一段:

  ——“1966年,佩吉·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重新萌生了创建一座艺术博物馆的想法,她将这座博物馆的名字取名为‘这个世纪的艺术(Art of this Century)’。”

  这是相隔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佩吉作为极具艺术鉴赏力的收藏家,和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推波助澜的赞助者,她思考着如何将画作从外框中解放出来,将现代艺术馆藏留给未来。这是收藏家的梦想之事,抑或算得上我辈“博物馆爱好者”的福祉。当佩吉的世纪已成为我们世纪的前因,适此时,曾思考过的一些问题,重新摆在我们的世纪和我们的艺术馆之路面前,那就是在时代技术与变革的推动下艺术博物馆的知识生态与新陈代谢。

  在数字时代遽然降临的今天,我可以在网络信息库里寻找到一幅古老的画,原本它画在羊皮卷上,要以特殊的模式收藏,我须跋山涉水,才可一睹芳容。但是现代的扫描技术,完全可能使我安闲地坐在家里观赏,技术日新月异,扫描愈发细致,一千年前羊皮上的毛孔都可清晰呈现。我猜想这样的未来,想要将艺术归还给环境与观众的佩吉·古根海姆也难以想象,她的超前,仍旧局限于重新恢复古代以来作品与建筑环境的整体关系。她尚且不能想象有这一天,人们不一定需要走进她在纽约与威尼斯为大家准备的艺术小房间。回想起当时在古根海姆的展厅里悠闲地踱着步子,猛然抬头看到亚历山大·考尔德的活动雕塑在头顶迎风而动,不禁觉得,佩吉是不是躲在某个角落里偷笑,一下子想起了“时光机器”这个词。在美术馆的展厅中徜徉,如同在美术史著作里穿行,我也不太喜欢一本正经地一个接一个展厅看下去,更倾向于“偶遇”。

  在我们这个世纪的博物馆,将要保存什么,要探究什么,当代的观众跋山涉水而来,又要欣赏什么、体悟什么?在数字时代,艺术博物馆不仅是往昔艺术的陵园与丰碑,而是产生知识与文化交互的真实场域。

  这本书正是基于作者对这些命题的思考,带着一些猎鹿人式的谨慎灵巧,与游牧人式的挥洒快意,拓开文字瀚海,扬帆起锚,带我们环游于世景与时空。探究人类艺术博物馆与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本不应当是顽固、孤苦、仓皇、食古不化的纸面作业。想想吧,思考人类美术馆的未来发展与智识体验,理当是一桩充满欣喜、勇气、情趣的快意之事。

  观书击节,微笑浮上嘴边——没错,正是这样的感觉。希望有一日,我们再组个团,开启新一轮美术馆之旅,岂不应了那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杨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