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低到难以呼吸,米饭煮出来像米糕
南大博士生写下南极科考日记
在低温低气压下,煮出来的米饭都是一种糯米糕的感觉、看到国旗,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大冰柜里科考结束,返程遇到浴室的畅快淋漓……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015级博士生刘科,作为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内陆队队员,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写下万余字科考日记,讲述了一段“南极人故事”。
通讯员 齐琦 现代快报记者 俞月花
去年12月5日,刘科和队员们从雪龙号乘坐直升机下船。南极的严寒,大家都能想象。考察队的衣服都是特制的,“最厚的衣服和雪地靴加起来差不多有10多斤重,行动很不容易。”
刘科记录,在南极低温、低气压环境下,做饭都有很大挑战。“昆仑站的气压比南京低了将近一半。做饭前,都要挖雪化水,气压太低水还烧不开,因此煮饭都要用高压锅,煮出的米饭都有一种糯米糕的感觉,已经看不出一粒粒的米了。”
12月30日,他们终于看到了中国在南极海拔最高的科考站昆仑站。距离南极海拔最高点只有7公里左右。极低的气压让人不能呼吸。
此次,昆仑站的科考,刘科属于深冰芯钻探组。他在日记中写道:“深冰芯钻探的冰芯房设立在昆仑站后方50米处,除了几根竹竿标志,什么也看不到。经过一年风雪,冰芯房的门早已深埋在雪下了,扬雪机将冰芯房的前后门挖开。”他介绍,自己像呆在冰柜里一样。今年1月3日冰芯房各项准备工作完毕,刘科他们钻出了第一支深冰芯。
2016年1月21日,昆仑站的科考全部结束。刘科说,在昆仑站这一个月里,除了在800公里和600公里见到两只贼鸥外,没有见到任何生命迹象。
2月7日,考察队乘坐直升机返回中山站,到了站区直奔浴室。刘科写道,“你可能无法理解两个月没有洗澡的人来到浴室的激动,感觉这是人生中洗得最爽的一个澡,那么的尽兴。”中山站的年夜饭、电视里的春晚、大家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觥筹交错中不少队员喝多了,大家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