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3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剥开荒谬
读加缪

  林颐

  加缪潜沉进入生活的深处,并用他的笔描摹,他对人类良知有非常清晰且诚恳的阐明

  《阿尔贝·加缪:自由人生》

  马丁·梅耶 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16年6月

  1942年,加缪出版了他的成名作《局外人》。小说描绘了默尔索在母亲去世和自己杀人这两个事件中冷漠的“局外人”态度。自从《局外人》问世,人们一直在思考人和他人、和外部世界的“荒谬”关系。梅耶从《局外人》入手挖掘“荒诞的起源”。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篇小说的象征意义有多深远?正常状态和病态性的偏离之间的分界线在哪里?是否可以将这名凶手看作没有良知和忏悔之心的典型现代人?他是否体现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精神特质?是在多大程度上加以体现的?”这些问题没有直接的答案。它们被悬置了,悬置在梅耶故意留给我们的思维空间里。

  面对人生处境的大荒谬,我们能做什么?梅耶进一步揭示,“荒谬”的概念早在《幸福的死亡》《卡里古拉》《误会》等作品中就已显端倪。这是加缪在当时面对生存与命运、自由和毁灭、自我与异己等问题时所引发的一系列思考。加缪的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就是对这些小说、剧作的理念说明。

  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自由哲学。“它的根本原则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存在主义研究专家托马斯·弗林如此概括,“即我们能与我们的生活保持距离并反思我们所做的一切。在此意义上,我们总是‘超过’我们自身。但是如同我们是自由的一样,我们也是负有责任的。”梅耶所研究的加缪同样基于上述事实。作为北非移民,才会有《误会》中人物背井离乡、追求财富的强烈渴望;加缪曾经加入地下抵抗组织,《鼠疫》反映了法西斯政权如瘟疫传播,无处不在、无人幸免;目睹战后极权主义的盛行,《反抗者》主张只有积极的反抗才能体现人的尊严。加缪潜沉进入生活的深处,并用他的笔描摹时代图像。

  20世纪中期的法国政治氛围浓厚。萨特说过,当时的作家都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他们明白政治倾向的重要性,并且让文学回归“它的本质,即一种选择立场的行为”。加缪出版《局外人》时还不到30岁,萨特撰写了《“局外人”的诠释》大力推荐这名年轻人,加缪与萨特、波伏瓦等人的交往在本书中也有很多描述,可惜友情最终还是分道扬镳。

  1957年,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得奖理由:“对人类良知有非常清晰且诚恳的阐明。”加缪选择了他的立场,并且坚守到底,他的所有作品都在力求为他所处的时代建构一种可理解性。梅耶将加缪的作品主题与他的人生经历相互交织,抽丝剥茧,一点点深入分析:加缪如何用自己的方式阐明人类良知。梅耶履行了自己作为评论家的职责——对作家的成就进行阐释和解读,而读者也能对加缪和他的时代多一点“可理解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