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那一代人
最重要的传奇
  《回到苏联:披头士震撼克里姆林宫》
  [英] 莱斯利·伍德海德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9月

  慧远

  书中,冷战时期的苏联人被分成两种人,一种是热爱披头士的人,另一种是不热爱披头士的人

  冷战时期,在莫斯科的红场上举办一场披头士的演唱会,完全是一个不切实际、甚至近似于天方夜谭的梦想,然而,2003年5月24日,这个在冷战时期根本难以想象的事情,终于成为现实。那一天,保罗·麦卡特尼在红场开唱,一个熟悉的和弦在广场上奏响,当麦卡特尼唱出“莫斯科的姑娘们令我放声歌唱”时,下面的观众齐声合唱,他们欢笑、哭泣、互相拥抱、伴随着歌声起舞。

  英国著名纪录片制作人莱斯利·伍德海德的《回到苏联:披头士震撼克里姆林宫》,讲述的其实是生活在铁幕之后的迷恋披头士的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史。

  在伍德海德笔下,冷战时期的苏联人被分成两种人,一种是热爱披头士的人,另一种是不热爱披头士的人——前者是个性鲜明、向往自由的活生生的人;后者是抱残守缺、死气沉沉的害怕别人对他笑的人。

  在冷战时期的苏联,披头士的摇滚乐是和披头士的爱好者与官方文化体系的疯狂压迫相斗争的回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伍德海德以披头士作为一条引线,详细描述了克里姆林宫和流行音乐之间七十年的关系史,从中既可以看出苏联文化的历史流变,同时也能够看出苏联政治思想潮流的跌宕起伏。伍德海德走访了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海参崴、基辅、明斯克等在内的许多城市,采访了许许多多亲身参与过“摇滚反叛”的披头士一代人——曾几何时,摇滚乐在苏联被视为洪水猛兽,“蓝调”被禁止演奏,“颤音”被禁止使用,乐器被贴上各种反动标签,乃至所有的萨克斯都被勒令上交,集中销毁。但摇滚乐和披头士还是穿过了铁幕,成为这个国家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

  应该承认,这是一部纯粹以西方视角看待冷战期间苏联文化变革的作品,作者不免带有一些倾向性。不过,伍德海德如何评价披头士对于苏联的影响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文化的层面深刻剖析了苏联分崩离析的原因,为我们重新认识苏联的衰亡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