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6版:行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5年6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无标题

  怀母二题文/王慧骐

  题一幅旧照

  那应当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母亲穿了一件极普通的府绸短袖,那衣衫至少穿了有几年,原本蓝茵茵的色彩已被洗得很淡了。她端坐在那张朝南的平时有阳光洒进来的书桌旁,桌面上摆放着父亲关于植保机械的书稿。母亲的钢笔字清秀,娴静。她退休后的好多时光就这般在为父亲默默誊写书稿中度过。

  照片里的母亲,眉宇间似有若无地流出一点浅浅的笑。头发留得不长,惜已基本花白。她50岁上下头发就渐渐往白里走了。

  母亲那淡淡的笑容里,分明传递出一种随遇而安的自足与温婉。她大半辈子生活的地方并非故乡,为了家她选择留在了这座城市。几十年里经历过不少周折,包括在几处乡村学校较长时期的逗留和辗转。但母亲的生活态度一直都是达观的,很少听到她抱怨过什么。

  那一天,母亲投向镜头的目光,除了一份快慰,感觉还有一种让人心酸的坚定。母亲一生养育过八个孩子,体能的透支不言而喻。到了晚年,她不仅消瘦,骨质疏松症也相当严重。尽管出门总小心翼翼,但还是让人骑车给撞了。骨折了的腿脚被敷了石膏,吊了牵引,可病榻之上,她却能强忍疼痛,自寻其乐地哼唱年轻时学来的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唱段。

  母亲离开我们快十七年了,这幅旧照摄于她70岁那年。事先并无什么准备,爱好摄影的妻子在我们回乡的那天下午,近乎神来之笔地抓拍了这个镜头——把母亲最真实也最传神的形态留给了这个世界。

  没有围墙的学校

  母亲在那所乡村中学呆了有十几个年头。时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当时的校舍比较简陋。教室与教室间的隔断,像是用毛竹片将几层芦席夹紧,外面糊了一层黄泥。因此课堂里的喧闹几乎是可以互传的。

  学校四周没有围墙。不多远便是农田。教师宿舍的路边,栽了不少的树。再往前去,是池塘。夏季来临,荷叶铺展开来,沁出一片凉意;入夜后,那蛙声此起彼伏地响着,使学校变得格外幽静。

  印象中那时常停电,母亲批改作业,会借助煤油灯的光亮。有时觉得亮度不够,把灯芯捻一捻,那火苗突然蹿上来,好几次燎焦过母亲额下的发丝。

  母亲是个英语老师。农村孩子觉着学这个一点用没有,上课时秩序也就很差。她也只有对几个稍有兴趣的学生尽点心了。若干年后,有两位当年的学生专程来看她,说起母亲那时教书的艰难,师生都有点忍不住擦了眼泪。

  在我十来岁的光景,曾几次随母去那所校园小住,因此那些影像会时常浮现于脑际,而始终挥之不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