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9版:行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5年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天风海涛

  文/冯步云

  离开毓园,走小巷,辗转来到日光岩下。说来奇怪,斯时,原先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雨,骤然停了,天也有点放亮。天助我等登山览胜,快事也。

  日光岩,位于鼓浪屿中部偏南的龙头山顶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海拔92.68米,为鼓浪屿最高峰,是为厦门的象征。

  沿山道拾级而上,一座山门当道,门额上刻“日光岩寺”,为赵朴初所题,门联为“日光普照三千界,岩势高凌尺五天”,写出了日光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风景。

  步入山门,日光岩第一景跃然眼前,高高的岩壁上,自右至左横刻“天风海涛”;其下方,竖书三题刻,右,“鼓浪洞天”;中,“鹭江第一”;左,林针的题名。这三幅字系由三人于不同年代所题,最早的题刻为1573年,最晚的是民国四年即1915年,相差300多年。“鹭江第一”则题刻于清道光元年。

  崖壁下,即日光岩寺——始建于明朝,初称“莲花庵”,是厦门的四大名庵之一。这是一座精巧玲珑袖珍式的寺庙,供奉观世音菩萨。观音殿,本是一个山洞,以巨石为顶,故又称“一片瓦”。由于场地狭小,寺庙建筑同处一平台;其大雄宝殿与弥陀殿,对合而设,此格局全国罕见。寺侧之岩石上,镌有“晃岩”字样,旁有登山步行磴道。上山磴道,巨石夹峙,森严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沿途,可见峭壁的摩崖石刻。

  再往上走,便是当年郑成功屯兵处。水操台遗址,是当年郑成功操练水师的指挥台;这边石壁上,“心存只手补天功,八闽屯兵今古同。当年故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蔡廷锴题刻)那边石壁上,是蔡元培题刻:“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

  我特别欣赏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的“脚力尽时山更好”,不仅笔法潇洒,融篆隶笔意于行楷,自成一格;地点也选得好,值此登山中途,意在鼓劲。

  继续向上,有一巨石横架于岩壁间,成一天然石洞,深约四五丈,前后相通,这就是所谓“古避暑洞”,为施士洁(清末台湾四大诗人之一)所题写。天风穿洞,凉爽异常!穿过古避暑洞,左侧,窈窕小亭,供遮阳避雨,名“伞亭”;其旁岩石顶,有仙人洗脚石盆,长年累月盛着水;还有……其实,这些都是海浪冲蚀而成的海蚀地貌。在山顶感受海蚀地貌,倒也别有情趣。

  迎面石壁上镌有“与日争光”“日月俱悬”;回首看,有蒋鼎文的《日光岩铭》:“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垒,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此系蒋鼎文解决十九路军“闽变”后,踌躇满志,心情极好时所写。

  到了日光岩脚下,看前面巨石上刻有“光复台”。拾级而上,攀天梯,过天桥,登临峰巅。立于“天风台”上,凭栏远眺,仰观,辽阔天空,苍穹浩渺;环顾,碧波万顷,一江海水拥鼓浪屿于怀;饱览山海奇观,风光尽收眼底。

  触景生情,物我两忘,诚有“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之感,用心灵去感受,沐浴天风,倾听海涛,体会“天风海涛”之意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