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一鸣
那年刚从海南回来,因为深海潜水,耳朵进水而发炎,不痛,却听不清别人讲话的声音,别人一开口,便急急地迎上去,朋友说我一个散淡的人忽然变得神情专注,似乎有点讨喜了,心中便对那海水少了几分怨忿。因为一个会议,不等耳愈,又登上去神农架的火车,同伴都恼那火车的轰鸣搅了睡眠,我却无碍,享受了寂静世界的妙处。
从宜昌换了汽车,出了城,满目便是连绵的山峦,我是一个懒人,从来无意于山,有缘于水,曾经惹得朋友们用《红楼梦》中的那个比喻频频嘲讽我。车在公路上,路在山谷中,仰头就是壁立的青黛,让我联想到登攀的恐惧。好在那天有不尽的秋雨,能收入眼帘的只有路边的溪流,那是真正的小溪,清澈得能见到水底的每一颗卵石,在狭窄处拧成一股劲,像小姑娘扎成的独辫,一甩说是冲天,其实只是敲打了一下后脑勺,到了平坦处,便散如小姑娘前额的刘海,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溪水平铺在溪底的石板上,仿佛只是罩了一层玻璃纸,我总疑心在这样的小溪中有寸长的小鱼,在滑过石板时应该有活泼的跳腾,可是我总是一次次地失望,觅不着那种儿时的欢乐。车随着溪,溪追着车,一直把我们送到大山深处。
车在山谷中盘旋,我希望车别在溪边逗留,怕的是肉身的浊流玷污了溪水,驾驶员如我所愿,一直开到森林茂密处才停车,我又禁不住自嘲这种莫名的“怜香惜玉”了。海拔越来越高,坐在车上明显感到车在爬坡,车子哼哼了几下忽然停了,以为是熄火,驾驶员却吆喝着“野马泉”到了。
穿过稀疏的灌木,一条澎湃的溪流出现在眼前,不,不应该称之为“溪”,而应该称为“瀑”了,有几处由于落差较大,水流奔腾而出,比有些景区的所谓瀑布还要壮观,我见过黄果树的瀑布,总觉得那过于华丽,是影视上才子佳人的特权;我也见过很多公园假山的人造瀑布,刻意的垒砌,甚至霓虹灯的装饰,让我觉得那水流也是塑料制品,而眼前的瀑布,因石而悬,因势而倾,溅起的水珠正巧能抚摸岩壁上倒挂的树叶,采药的老农可以伸手掬一捧清水解渴,倦飞的鸟儿可以栖息于水隅散步。
我惊奇于下游的小溪流为何在上游如此雄浑,或许是因为雨水的积聚,或许是因为山水本身就是一位诡异多变的女子?如果把下游的清溪看作是袅娜的骨感美人,两侧凹凸有致的瘦石是美人的锁骨,那么野马泉的激流呈现出的则是女性的丰腴,它蜿蜒曲折,嶙峋的岩山被它的柔和淹没,柔若无骨;它扭腰而舞,波澜壮阔,圆润的曲线不输西洋油画中的裸女。我循流而上,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在它的两侧,有着许许多多的蓄水池,大者如缸,小者如坛,汇聚了或细如蚯蚓或粗如手臂的细流,它们投奔而来,有几分感动,有几分缠绵,并不急着远行,在这里形成了环形的漩涡,回味着草木山坡的抚慰,体验着来自生命深处的湿润,然后携手而出,正因为有着这样的酝酿,倾泻时才有亢奋的呐喊。我为这山间水流的节奏而感动,立于水边,同伴问我是在听激流轰鸣吗,我摇摇头,我耳中隐约能闻隆隆水声,却仿佛不是在脚下,而是来自远古,我只能说,我在读,读这孕育生命的源泉。
离开神农架时,路过昭君故居,同伴们都走过一架长长的吊桥前去参观,我懒得前往,独自站在吊桥下的河边。我知道这条河叫香溪河,我知道那些溪流的水都汇集在这条河中。人们都说是昭君的手帕香了这一条河,我却以为是这一河的清水香了昭君的手帕,不,香了昭君的每一寸肌肤。都说环肥燕瘦,我不知道昭君是怎样的一种美丽,也不知道那蛮族君王的审美趣好,但是我们知道昭君的生命是由香溪河孕育,便能知道昭君的美丽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