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8版:12.1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战友啊!战友!
九旬抗战军医连用3个“不能忘记”祭奠战友
他老伴是大屠杀幸存者,流泪讲述日军暴行
  李连仲年轻时的英姿 现代快报记者 李雨泽 摄

  “中国人为了这一胜利,战死病死数千万,它给多少个家庭带来极大的悲痛与伤害呀!”近日,96岁的李连仲在回忆自己的抗战经历时,语气沉重。他不忘1945年随部队受降的历史时刻,更不忘1937年撤离南京时,那两名被留在下关的战友。8年抗战期间,这位军医曾见证南京沦陷前的紧张局势,后随国民党74军转战多地,几次死里逃生。首个国家公祭日临近,对于痛失战友、老伴又是大屠杀幸存者的李连仲来说,意义非凡。

  现代快报记者 付瑞利

  南京沦陷前,他在下关看守药品器材

  李连仲老人,96岁高龄了,可思维清晰,他说,自己籍贯河北清苑,1918年7月出生。1934年,他进入第10军野战医院军医学习班学习,毕业后,他被分到41师245团医务所,任司药员。李连仲说,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上海淞沪会战打得非常激烈,南京形势紧张起来。“当时,我们军团长是徐源泉,41师师长是丁治磐,245团驻守在奉节。”1937年12月初,他们奉命乘船顺长江东下,防守南京。

  “到了下关码头,部队下船急行军到栖霞山地区布防。我和另外两个同事留在下关商埠街,看守药品器材。”李连仲向现代快报记者回忆时称,部队到栖霞三四天后,前方都没有消息传来。于是,他和另两人商议后,决定自己先去打探消息。

  老人说,南京城沦陷前,他所在的下关商埠街,已无老百姓居住。江边乱糟糟的,聚集着一些伤兵、散兵。“通过挹江门时,没有人盘查,但门口堆起了沙包。”

  那是李连仲第一次到南京,因为不熟悉环境,他一直跑到新街口。“有老百姓告诉我,部队在栖霞,从下关乘船去,一个小时就可到。”于是,他又折返回江边,花钱找了一条木船,于当天下午四五点找到部队。

  李连仲说,在尧化门找到245团医务所主任后,我问主任:下关的药材什么时候去运来?主任说:上级来命令叫我军今夜全部过江向西撤退。我说:那下关的药品器材怎么办?他说:来不及去运了,随它去吧。可那两个同事呢?他说:现在也来不及通知了。赶紧和我们一起走吧。“当天晚上,我们坐船过江。”李连仲告诉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负责人钱肖松,过江后他们一路北上然后西行,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听到南京城方向传来炮声。直到现在,李连仲依然牵挂着那两名留在下关的战友,希望他们平安。

  两战友被留在江边,他至今牵挂

  1938年,李连仲到了74军51师野战医院,他随部队调往砀山。在砀山,他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死里逃生。“我在一个学校里存放了一些药品器材,敌机来轰炸,我撒腿就跑。”老人说,回来再看时,校门被炸倒,地上留下很大的弹坑。

  后来,74军又奉命驻防江西德安。“我们医院驻在德安山区,我患上伤寒病,当时缺医少药,生活条件也不好,病情危险。”这是李连仲的第二次死里逃生。他说,自己生病时,受到了野战医院院长黄霖(音)和少校军医马德信(音)的照顾,这份危难中的情义,难以忘记。李连仲所在的74军,在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中,多有伤亡。

  “黄霖和马德信经历过上海、南京那么大的战役,都活下来了,在湖南坐船过江时,敌机在头顶上轰炸,船沉了,他们俩和其他战友都牺牲了,他们俩可是我最好的战友啊……”老人回忆说,当时自己在炮兵营当军医,被安排在第二天过河,幸运逃过一劫。

  他两次死里逃生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李连仲说:“我们当时还在湖南,开会庆祝胜利。”后来,74军奉命开往南京,李连仲所在团驻守板桥一带。“有一部分日军在板桥投降,我们部队的官兵,以威武的表现来受降。”他记得,日军的枪炮摆得整整齐齐,等待接收。与此同时,在战后的南京城,一名叫李秀华的市民,也在迎接胜利的到来。她是李连仲的第二任妻子,两人1963年结婚。1927年出生的李秀华,曾经历南京大屠杀,是一名幸存者。

  已瘫痪多年的李秀华老人,流着泪向现代快报记者回忆了躲避日寇的种种艰险。“当时我8岁,和爸爸妈妈、两个妹妹一起到六合避难。”她说,她曾亲眼看到一个钓鱼的男子,被迫跪倒在鬼子面前,一枪被打死了……

  老伴是幸存者,亲见日军残害百姓

  悼念死去的战友,他连用3个“不能忘记”

  在李连仲看来,日军来犯,百姓如老伴李秀华者备受遭殃,而他和他的那些战友们,也经历了无尽的苦难和生死考验。如今,两位老人在南京安度晚年,但对于7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他们忘不了,也不敢忘。

  “我们不能忘记千万个年轻的战士,为保家卫国而献上鲜活的生命。我们不能忘记千万个抗日将士,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我们不能忘记八年抗战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李连仲在自己的回忆录结尾,如是悼念死去的战友。

  面对来访的现代快报记者和志愿者钱肖松、唐恺,李连仲一再说自己做得并不多,并多次谈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国家公祭给他们一些慰问,也给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一些安慰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