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记住外国友人的帮助,学会承担更多责任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拯救过许多南京人。昨天,他的故事成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平教育”课堂上的特别一课,由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主任杨善友讲述。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杨善友的介绍,让年轻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拉贝当年的故事,也更明白了自己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珍视和平。
通讯员 谢鹏 见习记者 欧阳丽蓉 现代快报记者 黄艳
《拉贝日记》
是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史料
《拉贝日记》被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主任杨善友表示,当年拉贝带领20多位西方人士,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也保护了大片的民国建筑。他对历史的责任已通过《拉贝日记》体现出来,可以说,《拉贝日记》将日本军国主义牢牢钉在耻辱柱上。
《拉贝日记》是后人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窗口,通过日记还原了这段历史。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去日本法庭控诉日本作家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时,就把《拉贝日记》作为呈堂证供,日记中两次提到她家11口被害的情况,法庭采纳了证词,最后胜诉。她也成为了唯一一个活着的幸存者得到赔偿的,这功劳归于《拉贝日记》。杨善友说,拉贝追求和平的精神,也得到了传承,比如现在拉贝纪念馆列入国家和平博物馆,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表示我们后人对于拉贝这种对和平追求的事业的持续。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杨善友表示,想让学生一方面能够了解这段历史,同时还要让他们承担一种社会的责任,就像约翰·拉贝一样。
“和平志愿者”
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
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的两位“和平志愿者”也来到了讲座的现场,其中一位还是奥地利小伙子丹尼尔。今年21岁的丹尼尔,今年7月份来到南京成为纪念馆的志愿者,他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他曾经看过反映南京大屠杀的书籍,也曾读过《拉贝日记》,所以当有机会来中国做志愿者的时候,他选择来到南京。“拉贝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他拯救了很多中国人的生命。他有如此大爱的精神,是这么无私,我也希望成为和拉贝一样的人。”丹尼尔说。来到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志愿服务的这段时间,丹尼尔已经接待了200多位中外参观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志愿服务让更多的人认识拉贝,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据悉,从2006年开馆以来,拉贝纪念馆有大量“和平志愿者”参与服务,其中外籍志愿者近百位。近一个月来,已有两千人到拉贝纪念馆参观,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外籍人士。杨善友表示,这也反映了世界上越来越多人对这段历史的关注。
了解历史
让年轻一代更懂得承担责任
“作为南京人,南京大屠杀历史是应该被我们铭记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给予我们帮助的外国友人。”女生孔同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高一时学校组织参观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那时她就知道了拉贝保护中国难民的故事,而杨老师的讲座让她对拉贝有了更深的认识。“拉贝在我们国家危难的时刻,无私地帮助了我们的同胞。现在的我们更应该懂得去帮助他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